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日新月异的信息及科学技术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所处环境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正在加大,需要企业及时地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并且合理地部署调整资源和能力的战略。但有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表现出的路径依赖或者组织惰性,也就是战略惯性会妨碍企业对自身内部资源的迅速整合和重新配置,从而弱化了企业本身应对外部环境的能力。面对这些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战略柔性逐渐引起战略管理学术领域的广泛关注。战略柔性作为一种动态能力可以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和重新配置企业的内外部资源,使企业克服战略刚性,持续保持良好的经营状态和竞争优势,从而获得超额利润。中国是制造业大国,中国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基础的实体经济产业,对中国经济的持续繁荣乃至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影响深远。同时,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制造业还面临着第四次工业革命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任,需要改变经济附加值低和产品技术含量低的产业,而这些需要大量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企业竞争优势的源泉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同等条件下,很多制造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独特的技术优势,而一项核心技术的培育和开发利用需要长期的研究开发活动和大量的研发投入资金。在动态的外部环境中,制造业企业要想在某个领域中持续地保持竞争优势,就要防范既有的某项技术优势演变为战略刚性而阻碍企业的发展,通过研发投入持续地保持该领域的最新技术优势。在变化莫测的外部动荡环境中,中国制造业企业的战略柔性可否影响企业的绩效?长期持续的研究开发投入是如何影响企业的绩效?围绕上述命题,本论文以资源基础理论和动态能力理论为基础,在查阅了大量关于战略柔性、研发投入和企业绩效之间关系研究的文献基础上,以2014-2017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了战略柔性、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战略柔性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对企业绩效有正向影响;研发投入对战略柔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动态环境下的中国制造业企业要想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必须具备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并及时调整战略性资源配置的战略柔性优势;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制造业企业可通过加强研发投入来持续地保持最新技术优势和战略性资源配置的有效性,以此支持企业获得长期绩效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