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我国地震断层分布复杂、数量多且部分还未被发现,且近断层区域的建筑结构较远场地震区域发生破坏的程度严重,而框排架结构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研究不充分。因此,本文以钢筋混凝土框排架建筑结构建立非线性模型,进行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采用增量动力分析(IDA)方法,研究框排架结构在近断层及远场地震动作用下结构超越极限状态的概率,定量的分析框排架结构的地震易损性,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总结近断层地震的基本特征及与远场地震的区别,了解各国规范对近断层地震的设防,掌握并利用多脉冲小波(MPA)方法,依据能量最强原则,通过连续小波变换从美国地震研究中心数据库选取断层距为20公里以内的8个脉冲型、8个非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记录,选取80公里以外的8个远场地震动记录,总计24个地震动记录。(2)运用有限元软件建立3层框排架结构分析模型,将24个地震动记录输入结构,进行非线性动力响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结构的最大基底剪力是远场地震动的5.1倍,是非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的1.47倍;脉冲型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最大层间位移是非脉冲型地震动的3.8倍,是远场地震动的19.7倍;近断层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塑性滞回耗能随周期增大而增大,而远场地震作用下结构耗能较小。(3)对结构进行增量动力分析,得到IDA曲线簇。基于IDA分析结果,选用全概率法和半概率法计算框排架结构五个极限状态的超越概率,进而绘制易损性曲线及矩阵,分析结果可得,对于远场地震,当为8度多遇及设防地震时,结构极限状态均未被超越,很好地满足抗震要求;罕遇地震时,超越正常使用极限状态的概率很小,满足抗震要求。而近断层地震在8度多遇地震时结构超越概率均较小,设防地震时结构有2.42%的概率达到生命安全状态,罕遇地震时超越防止倒塌状态的概率为10.38%,与远场地震动相比超越概率较大。因此,框排架结构在近断层地震作用下较远场地震更易发生破坏,研究成果可为近断层地区框排架结构设计及地震风险评估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