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主要是经济全球化,产业在国际范围内进行分工,但其承载者,则是人,人口的跨国流动始终与全球化的进程相伴随。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中国主动参与全球化进程,从招商引资到“走出去”,对外投资流量进入全球前三。而与中国资金和中国企业一同走出去的是中国劳工,包括企业外派和国际劳务合作人员,总计超过一千万人次。未来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中国海外劳工的总数还将继续增长。中国海外劳工身上承载着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中国制造、中国质量、中国服务的强国梦,关乎中国的大国崛起。然而,由于跨国工作,海外劳工的就业、社保、人身安全、探亲休假、气候适应等都面临着困境。非洲是中国企业投资的热点区域,本文以在非洲工作的中国海外劳工为例,采用问卷调查、访谈法收集资料,结合文献,对他们的权益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和意义、文献综述、研究设计,研究设计阐述了主要概念、理论视角。第二章从劳动权、社会保障权、休息休假权、发展权四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海外劳工的权益保障状况,发现海外劳工的劳动合同权订立率较高,劳动报酬高于国内,但不同户籍、教育程度收入差异明显,劳动安全卫生权缺乏保障;拥有国内社保和福利的比例在一半左右,享有所在国社会保险比例更低;超时工作现象比较普遍,探亲休假间隔长,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学习和晋升机会有限,发展权受限。第三章分析了权益保障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工资拖延支付或拖欠;签证不规范而临非法居留困境;受当地气候、治安影响,面临患热带病、人身安全威胁;社会关系依赖同胞关系,当地社会关系相对薄弱;以及职业发展存在固化在海外的倾向等。第四章对原因进行了分析,主要是“拆分型”劳动力再生产制度被中资企业惯性地延伸到国外,所属单位的单位性质和员工规模的差异,海外劳工自身的人力资本状况差异,以及所在国发展状况不佳等因素。在此基础上,第五章从政府、驻外使馆、企业、海外劳工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合力促进海外劳工权益的改善。最后是结语,总结了研究的主要发现,并指出了不足,即缺乏与其他国家海外劳工的比较的比较,这也是未来的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