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离子Eu、Tb掺杂的以CaMoO<,4>和SiO<,2>一元或二元体系为基质的发光材料的制备与发光性质研究

来源 :内蒙古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dongxi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首先采用共沉淀法和高温焙烧法制备了CaMoO4:RE(RE=Eu3+,Tb3+或Eu3+和Tb3+共掺)。通过TG-DTA分析的测试发现,CaMoO4:RE(RE=Eu3+,Tb3+或Eu3+和Tb3+共掺)样品材料分别在800℃(CaMoO4:Eu3+)、850℃(CaMoO4:Tb3+)和866℃(CaMoO4:Eu3+:Tb3+)达到最高的活化点,使CaMoO4:RE(RE=Eu3+,Tb3+或Eu3+和Tb3+共掺)样品形成稳定结构;XRD的测试结果表明样品在800℃(CaMoO4:Eu3+)、850℃(CaMoO4:Tb3+)和866℃(CaMoO:Eu3+:Tb3+)时,形成了四方晶形结构,具有与白钨矿CaMoO4相同的结构,这也进一步说明在样品中2个M取代3个Ca2+,导致了晶体产生微小的晶体缺陷,从而形成具有p-n结的半导体,并且当样品受激时,晶体中的电子与空穴会相遇形成电子-空穴的束缚态,即F-激子。通过三维荧光谱图,激发和发射谱图的测试结果证明:这种缺陷结构不但可以使M禁戒的4f电子发生跃迁,而且还可以使MoO42-的能量高效地传递给M,尤其是与MoO42-的发射特征峰(488nm)产生部分或完全重叠的M的4f电子跃迁。进而CaMoO4:Eu3+在λex=465nm的发射谱图中,自激活荧光体MoO42-的发射强度被大大减弱甚至猝灭,而Eu3+的5D0-7F2(612nm)跃迁的红光发光强度被大大增强;同样CaMoO4:Tb3+在λex=488nm的发射谱图,随着自激活荧光体MoO42-的发射强度猝灭,Tb3+的5D4→7F5(544nm)磁偶级跃迁的绿光强度得到了很大的加强;而对于样品CaMoO4:Eu3+:Tb3+在λex=302nm的发射谱图中,可以同时发出蓝、绿和红光。由于上述CaMoO4:RE材料具有各自的明显特征,很有可能成为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发光材料。 文中还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RE(Eu3+,Tb3+或Eu3+和Tb3+共掺)以CaMoO4和SiO2为基质发光材料。通过XRD谱图表明:样品主要形成的是非晶态SiO2结构,但在网格中还存在CaMoO4:RE(Eu3+,Tb3+或Eu3+和Tb3+共掺)的小晶体,并且在小晶体的内部仍然具有由于RE取代造成的缺陷,进而产生的p-n结和受激时产生的F-激子。通过三维荧光谱图、激发和发射谱图测试表明:在SiO2网格中的CaMoO4:RE(Eu3+,Tb3+或Eu3+和Tb3+共掺)小晶体仍然具有晶体的所有特性,但是CaMoO4:RE(Eu3+,Tb3+或Eu3+和Tb3+共掺)小晶体毕竟处于SiO2网格中,使得MoO42-只能向RE(Eu3+,Tb3+或Eu3+和Tb3+共掺)传递部分能量,另一部分能量就用于自身荧光体MoO42-发光。如:SiO2:CaMoO4:Eu3+在λex=465nm的发射谱图中,既有MoO42-在498nm和514nm处的绿光发射,也有Eu3+在612nm处的红光发射;SiO2:CaMoO4:Tb3+在λex=488nm的发射谱图中,有MoO42-在517nm和Tb3+在544nm的两处绿光发射;而对于样品材料SiO2:CaMoO4:Tb3+:Eu3+则在λex=302nm的发射谱图中,可以发射出蓝、绿和红光,并且三种颜色的光强度基本相同。因此,制备的SiO2:CaMoO4:RE(Eu3+,Tb3+或Eu3+和Tb3+共掺)材料可以在同一种材料中同时发出一种、两种或者三种颜色的光。
其他文献
目前,传统的光盘存储与磁存储技术已经逐渐接近物理极限,其存储密度和存储容量仍然满足不了现代社会的需要,于是人们把目光投向了一门新的存储技术——数字全息存储技术,该技术由
摘 要: 一件作品有不同的风格,本文将探索设计师的情结、个性与艺术风格之间的关系及形成,艺术家(包括服装设计师)不同的个性和情结、种族和地域、所处的时代和生活习惯等都有可能是影响风格形成的因素。  关键词: 情结 个性 艺术风格  一、情结个性与艺术风格的形成  在中国绘画史上能称为著名画家的都具备该画家独特的绘画风格。影响艺术风格的形成因素到底有哪些呢?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
氦泡对核聚变反应堆中包括核心结构材料在内的许多材料的性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了解氦泡的演化行为对理解氦泡对材料性能影响有很大帮助。离子束分析以其无损、快速和定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薄膜成分和元素深度分布分析上。本论文创新性地利用离子束分析研究了氦泡的演化行为,是对离子束分析应用的有益补充,并且能在不破坏样品的情况下进行氦泡分析,从而真实反映材料中氦泡的演化行为,所以非常有意义。本论文首先利用磁控溅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