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重庆主城区为研究对象,以城市土地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重庆城市土地的供需平衡,综合评价重庆的用地效益。 1.重庆组团式的城市结构使城市土地供给弹性相对较大,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2.依据《重庆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提出的城市土地的年平均供给量和需求量,推算出2005—2010年重庆城市建设用地的总供给量为132.96平方公里。需求总量为206.24平方公里,重庆城市土地供需矛盾突出。 3.从单位面积土地创造的GDP分析重庆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通过纵向比较得出重庆城市用地产出效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与北京、上海、天津、成都、西安等城市横向相比,产出效率值非常低下。 4.采用协调度模型对重庆城市用地效益影响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选取经济指标因子(地均GDP、人均GDP、资金利税率等),环境指标因子(居住用地比重、工业用地比重、道路用地比重、建成区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工业废水达标率等)和社会指标因子(人均居住面积、人均日常生活用电、人均生活用水量等)。 采用功效函数,设计城市用地效益影响指标的上下限,利用协调度系数对每一个指标因子配以权重值:经济因子权重为0.225,资源环境因子权重为0.584,社会因子权重为0.191,代入协调度模型运算,得出总协调度为C用地=0.494,该协调度介于0.4~0.5之间,可以得出结论,目前重庆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系统处于不太协调状态,其评价结果与目前重庆市城市土地利用实际情况基本相符。 5.本文结果分析:重庆城市土地投入产出效率水平低下,且经济、社会、环境三种效益之间还是处于不太协调状态。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有:各类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尚未调整合理;投资环境差,吸引外资能力弱:城市容积率较低;第二产业尤其是高新产业发展不够、土地供给的双轨制的影响等。 6.根据重庆城市用地效益低下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充分运用规划手段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充分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推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产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