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儒家“絜矩之道”的管理哲学阐释以澄清这一观念的定义域与问题域为前提。在《大学》、朱熹、叶适和王夫之看来,“絜矩之道”既是一种“社会先验”,又是一种“实践智慧”。前者强调社会现实和文化传统对人的规范性,而后者则直指复杂情景中的能动组织行为。正是在这双重的理论图景上具有契合性,才为管理哲学嵌入对“絜矩之道”的理解提供了可能。但“絜矩之道”的管理哲学向度并不能直接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管理哲学,其于儒家的“天下体系”中常以“治道”的形式来显示自身。它一方面通过向传统的回溯,在天人之辩、知行之辩和义利之辨的问题框架中探寻自身理论的出发点、运行机制和价值理想;另一方面又通过向当代的展开,在批判现代形而上学和资本逻辑的实践道路上显示出在学术性和现实性的当代价值。分析和探讨儒家“絜矩之道”的管理哲学向度,有助于我们深化对这一观念的理论研究,并对从微观个案层面来探索儒家哲学的现代转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