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朋辈教育,是指由于具有相当或者相仿的年龄,相似的学习、生活、工作背景或者其他原因,让具有共同语言的人在一起分享观念、信息或行为技能,来达到改变教育对象行为和思想等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方法。本文尝试对朋辈教育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问题进行研究,文章共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朋辈教育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笔者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以及本文的重难点和创新之处。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综合分析法和比较研究法。第一章,笔者对朋辈教育相关理论及概念进行了阐述。首先,笔者分别阐释了朋辈、朋辈群体、朋辈教育、榜样教育和高校德育等概念的具体内涵,并简单概括了朋辈教育的特点和分类。其次,对朋辈教育的基础理论,如社会学习理论、自我教育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理论等作了相关阐述。第二章,分析阐述当前高校的朋辈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90后”大学生所表现出的人格特质、道德状况,以及高校在德育中存在的问题,是当前我国高校开展朋辈教育时所面临的新情况与新问题。同时,通过对比中外高校朋辈教育开展情况,笔者得出了西方高校朋辈教育对我国的启示意义。第三章,笔者分析了朋辈教育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朋辈教育在高校德育中展现出独特优势:增强了德育的可接受性,唤醒了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补充了高校德育工作队伍,推进了优秀学生群体的培养,有利于及早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同时,朋辈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人员选拔困难,培养过程漫长艰难,解决问题程度不深。第四章,笔者倡导利用朋辈教育方法来开拓高校德育新局面。笔者认为,高校朋辈教育的实践路径有以下几方面: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朋辈教育建设;重视朋辈教育队伍建设;构建完善的朋辈教育制度;搭建朋辈教育平台;不断建立和完善朋辈教育的效果考核和评估体系。同时,朋辈教育的开展还要坚持与时俱进,遵守保密性、平等性、适度性的原则,做到全面统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