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了解抑郁障碍患者中伴有人格障碍倾向的阳性检出率。(2)了解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对抑郁障碍伴有人格障碍倾向的影响。(3)了解童年创伤、特质应对方式等社会心理因素对抑郁障碍伴有人格障碍倾向的影响,为预防人格障碍特质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1)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在2018年5月-2018年12月期间,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某三甲综合医院的心理卫生科门诊及住院部18-60岁的抑郁障碍患者作为病例组,共69名抑郁障碍患者入选。选取该医院的健康体检中心18-60岁健康人群作为健康对照组,共69名健康人群入选。(2)对所有研究对象均进行临床症状评估及问卷填写,包括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24)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14)、童年创伤问卷(CTQ),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3)采集研究对象的空腹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VEGF、NGF及BDNF水平。(4)统计分析采用SPSS23.0软件,各变量组间差异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One-Way ANOVA检验、非参数检验或卡方检验。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探讨研究变量与人格障碍倾向严重程度的关系。结果:(1)以PDQ-4+总分≥50分划分为有人格障碍倾向,69名抑郁障碍患者中有人格障碍(PD)倾向的阳性检出率为53.6%。(2)PD倾向组和无PD倾向组的童年创伤率均大于70.0%,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在5种童年创伤类型中,躯体忽视在三组中的发生率最高;除情感忽视外,其余4种童年创伤类型的发生率在三组中均有显著差异(P<0.05);PD倾向组在“≥3种童年创伤”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人群(P<0.05)。(3)PD倾向组比其余两组较少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常使用消极应对方式(P<0.05);有童年创伤的个体较少使用积极应对方式,较常使用消极应对方式(P<0.05)。(4)PD倾向组的血浆BDNF及NGF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但与无PD倾向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PD倾向组的血浆BDN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VEGF水平在三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5种童年创伤类型因子总分、CTQ总分、消极应对方式总分、血浆BDNF、NGF、VEGF水平均与PDQ-4+总分及HAMD24总分为显著正相关((r=0.262-0.890,P<0.000)。积极应对总分与 PDQ-4+总分(r=-0.429)及HAMD24总分均(r=-0.534)有显著负相关(P<0.000)。以PDQ-4+总分为因变量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控制性别、年龄、收入及留守儿童情况后,血浆BDNF浓度(β=0.192)、HAMD24总分(β=0.836)及性虐待得分(β=0.132)对人格障碍倾向严重程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而血浆NGF浓度(β=-0.162)对人格障碍倾向严重程度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6)以HAMD24总分为因变量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控制性别、年龄、收入及留守儿童情况后,血浆BDNF浓度(β=0.114)、PDQ-4+总分(β=0.543)及情感虐待(β=0.209)得分对抑郁程度具有正向预测作用(P<0.05)。积极应对方式(β=-0.201)得分对抑郁程度具有负向预测作用(P<0.05)。结论:(1)PD倾向组具有较高的童年创伤率,及较高的多重童年创伤率。(2)PD倾向组更常采取消极应对方式。(3)抑郁障碍有人格障碍倾向的患者可能伴随着血浆BDNF及NGF浓度的增加,BDNF及NGF失调可能是抑郁障碍伴有人格障碍倾向者神经功能紊乱的另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