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50年代起,东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西方学者在研究这些成就背后的因素时,发现人口红利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迅速,2010年,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学者对我国经济增长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而以人口转变因素对经济作用的分析比较新颖。从人口结构来说,中国与东亚各国和地区的人口结构非常相似,发展路径也极为相同,那么东亚各国的经济奇迹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就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分析人口红利对我国经济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意义。由于我国实施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我国的人口转变有独特的地方,人口转变的过程短暂,效果明显。现在已经到了后红利时代,人口老龄化问题突显,劳动力价格水平不断上涨,有些学者认为我国已经到了“未富先老”的阶段。经济增长也面临着资源、环境、技术创新等因素的制约,怎样摆脱这些束缚,使经济稳定持续的增长,是我国今后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首先回顾几个重要的经济增长理论及模型,分析了这些模型的理论渊源及各自的不足,为后面模型中引入人口总抚养比奠定基础。继而分析了我国人口转变的总体情况以及人口红利的特点,并与东亚一些国家的人口结构做了比较。然后分析了人口红利影响经济的内在机制,即人口红利是通过影响储蓄率、公共投资和人力资本这三个因素作用于经济。接下来,通过加入人力资本的索洛模型,推导出影响经济增长率的因素,从而将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通过社会总抚养比等因素联系起来,然后通过协整理论对上述模型进行了计量检验,得出结论社会总抚养比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即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最后,分析了后红利时代产生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些许政策建议。本文采用理论和实证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人口红利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运用现代计量经济方法对其进行了计量检验。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一是运用现代计量方法揭示了人口红利与增加增长的关系,因为对于非平稳时间序列,传统的计量方法可能会出现伪回归的现象。二是选取的例子比较新颖,如大学生就业难,北方持续的雾霾天气及目前中国2.36亿的流动人口等。当然,文章也有不足的地方,首先,在数据的选取方面,由于社会总抚养只有1978年以后的数据,数据的样本量就显的比较小,另外,社会总抚养的一些年份数据是通过推导而得来的,并不是原始数据,可能会对检验结果产生一些影响。文章只分析了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而经济增长对人口红利的作用及影响机制如何,文章并没有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