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的农村小学布局调整问题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ge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已成为基础教育领域内一个必然发展趋势。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伴随农村学龄人口减少,生源不足,学校规模小且分散的状况,加之政府部门对办学经济效益的追求,一些农村地区陆续开始对小规模学校进行撤并,实行集中定点办学,重新调整农村学校布局。由于农村与城市办学水平的差距,农村民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追求也日益显著,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步伐加快。然而如何调整,才能体现其合理性,是教育领域理应关注的问题。通过深入实地,选取部分校点,利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F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后教育资源配置状况进行了调查,并运用教育统计学相关方法进行分析和现状描述,可知该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在适应政策导向和行政管理等方面有一定合理性,撤点并校符合农村学龄人口减少的客观现实,满足了教育部门对规模办学的追求。但从韦伯在社会学领域中所提出的“形式合理性”与“实质合理性”理论出发,对农村小学布局调整之下的教育资源配置合理性进行审视,发现其存在诸多不合理现象。在乡镇中心校,特别是城区,产生了一批“巨型校”;在农村偏远地区,主要是村小和完小,师资结构失衡;必要的教学设备仍然匮乏;寄宿制建设问题诸多,农村学生并未真正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据此,笔者提出农村小学布局调整应依据多元化标准体系,科学规划校址和学校规模,酌情保留必要教学点。采取对口扶持机制,优化师资和办学条件;以农村教育健康发展为前提,妥善处理闲置校产;在统筹城乡契机之下,充分利用资源,使农村地区更妥善合理地实施小学布局调整工作。
其他文献
<正>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如何借助外媒做好对外形象宣传、新闻报道成为一个新的重大课题。必须遵循英语新闻内容的精确性、语言文字的简洁性和文章结构
新媒体袭来,传统报业面临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是新闻信息载体发生改变,受众的阅读行为随之改变,数字化阅读日益兴盛,传统报业原有的受众在不断分化;另一方面则是数字技术倒逼
针对大功率脉冲型负载应用造成的卫星电源系统运行不稳定问题,依据稳定性阻抗判据,建立以顺序开关分流调节器(S3R)为拓扑的电源系统在正常工作状态时输出阻抗的小信号模型。
2007年5月22—25日,笔者借在索非亚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就苏东剧变以来保加利亚的政治经济情况与保加利亚的有关学者进行了座谈。现将几次座谈的纪要介绍如下,供研究保加利
<正>在20世纪中国文学理论发展史上,无论从何种意义上讲,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标识。它的出现,彻底颠覆了此前所有贵
山西省中学排球队比赛成绩悬殊较大,如太原第二外国语中学女排曾连续3年蝉联全国中学生排球锦标赛桂冠,还参加过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而成绩较差的中学在山西省中学生排球锦标
电视集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于一体,可通过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本文以具体节目为例对电视传播中的非语言符号的类别、特征及其功能进行了简要分析,以期电视媒
从审阅硕士学位论文发现研究生在写作中存在着几个主要问题:论文的选题不当;论文的结构不合理;论文中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及使用准确的语词和词组等。本文分析了产生上述问题的
<正>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后,彻底颠覆了此前的文学传统与书写经验,以其鲜明的指向和姿态,形成了以劳苦大众为主体的文学观念和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