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结合我国国情从资源保障层面深入论述了新的历史时期应战应急对国民经济动员的要求,从非国防资源再分配视角给出经济动员的定位,创见性地提出完整的可动员资源概念,界定可动员资源是预先经过评估确认、履行法律程序、登录入册纳入“预备役”管理的人与物相结合的动态构成。本文所有论述都是围绕可动员资源展开的。从资源保障和非国防资源再分配视角,廓清了动态的国防常备资源与超常需求的关系,从而明晰了新时期经济动员的系统边界;探索非国防资源再分配之“度”以及提高效率之方法、手段,以弥补常备资源之不足,是经济动员本质所在。通过大量战争对资源需求与保障的定性定量分析并考虑物质生产增长规律制约,捕捉到需求指数增长趋势,构筑了多途径资源组合应对模型,论述了各途径资源所受制约和可动员资源的优势。通过对社会经济系统资源运作、宏观管理与微观投入产出分析,论述了可动员资源存在的客观性及可调节性,并探讨了投入产出分析与模型及状态转移模型用于可动员资源管理的可行性。面向应战应急的全方位快速反应需求,提出可动员资源的中药行管理模式和随动网络构想以及简明的分类评价方法。论文各个部分都在展现可动员资源的优越性,其中最主要的是平时参与经济运行,负面影响小,安全可靠;战时可全方位快速聚集又不破坏社会经济的最低平衡,有利于地方政府的区域管理和协调,有利于调动和发挥社会经济实体乃至公民个人在应战应急中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地广人多优势,从而有利于实现现代人民战争战略,颇具中国特色。总之,可动员资源管理研究将有助于摆脱传统经济动员理念束缚,有利于构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的动员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