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维模式对语言迁移的影响——学士学位论文摘要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uph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研究在写作方面思维模式与语言迁移的关系及其对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的影响。以收集英语专业学生的毕业论文的摘要作为材料,分析了思维模式如何影响中国学生的英文写作,探讨一些在英语教学中可行的方法以提高中国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的影响巨大这一观点已得到人们的广泛认同。许多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讨语言迁移在话语、语义、句法、语音和写作结构等方面的作用,并研究语言迁移在语言学、文化、社会和个人因素方面对二语学习和运用的影响。本论文从语言认知的层面分析思维模式如何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写作中的曲线式表达模式。思维模式是指人们的思维习惯或思维的程序。思维模式的形成深受母语、社会、文化、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语言迁移的现象在二语习得中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因为不同的交际内容和情境,所产生的语言迁移模式完全不一样。在写作过程中,思维模式对作者的思想的表述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考察思维模式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的影响,发现中国学生的曲线式表述方式主要是受到其思维模式的影响,这种曲线式的表述方式的形成,正如思维模式的形成过程一样,是在母语、本族文化、教育、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合力作用之下形成的。此外,文章还提出一些建议,在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英文写作能力,和避免曲线式的表述方式。 本文由以下六章组成: 第一章简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目的及结构。 第二章简要介绍语言迁移的定义并回顾在语言迁移这一领域学者们所取的一些成就。 第三章介绍语言迁移的七种主要模式,并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评述。 第四章从历史、文化、教育等方面阐述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及中国学生曲线表述的关系。 第五章从所收集到的学生毕业论文摘要作为材料,通过历史的、文化的和认知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清楚说明学生的曲线表述方式深受其思维模式的影响。思维模式的影响也是一种体现在历史、文化深层次方面的语言迁移现象。 第六章总结对中国学生英语写作曲线表述方面的研究并对现实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其他文献
“生态翻译学”是由国内学者胡庚申于本世纪之初提出的一个跨学科翻译研究理论。该理论以达尔文的“适应选择论”来阐释翻译活动,将“译文”与“翻译生态环境”类比为“生物
英语作为一种国际语言的重要性是毋容质疑的,而科技英语(EnglishforScienceandTechnology,EST)更是科学技术领域经常使用的英语应用型语言。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全世界每年出
通过微波与红外线照射小西红柿的实验,研究了这两种电磁波对果蔬保鲜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均能延缓西红柿病变,尤其是一定时间的微波照射,可以显著地抑制西红柿病变,显示出电磁波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一位杰出的英文小说家和评论家,其作品思想新颖、寓意隽永、文笔优雅,享誉文坛。伍尔夫专注于女性题材的写作,其一生致力于探寻理想的两性关系。崇尚事实、理
本篇论文用认知语言学的翻译观对中外两位学者WillisBarnstone和许渊冲的唐诗翻译进行了比较研究。 唐诗英译事业已有百年历史,研究唐诗翻译的学者以及发表的文章不少,但它
虽然《呼啸山庄》描绘了心理和身体遭受虐待,同时挑战了严格的维多利亚女王时代人们的思想,涉及宗教的虚伪、道德、各社会阶层的不平等以及性别歧视,但是很少有人从话语分析
传统英语教学中,语言被视作是语法和词汇的二分体系,语法和词汇各自独立,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在中国英语教学中尤为盛行。近些年来,通过研究发现,言语运用中存在着大量词块,以Michae
文秋芳教授在2014年提出的输出驱动,输入促成假设(简称“新假设”),指出输出是语言习得的动力和目标,输入是完成当下输出任务的促成手段。近年来,部分学者将其成功地应用到了大学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