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的构建及实证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ur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1.构建适用于老年痴呆照顾者的照护技能干预方案。  2.验证干预方案对老年痴呆患者及照顾者影响。  方法:  1.文献研究:检索国内外数据库,掌握当前国内外照护技能干预现状,分析相关干预方案,为构建老年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提供参考。  2.质性访谈:对10位老年痴呆照顾者和5位护士进行访谈,采用Colaizzi现象学分析法对资料进行分析,补充老年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  3.小组讨论:通过课题小组讨论,确定老年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内容、干预对象、干预形式、干预时间和干预人员等问题,形成老年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初稿。  4.德尔菲专家咨询:咨询老年护理/医学、康复护理/医学。根据专家对各指标重要性、熟悉程度和判断依据的评分,计算各级指标的均数、标准差、变异系数和专家的权威系数,评价专家的积极性和权威程度。根据指标重要性赋值均数、变异系数和专家建议对老年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进行修改。  5.预试验:样本中随机选取8例老年痴呆照顾者进行预试验。根据照顾者的反应及意见对干预方案进行修改,形成老年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  6.老年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的应用:便利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科一病区和二病区符合纳入标准的53例老年痴呆照顾者。以科室为单位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得到干预组27例,对照组26例。对照组实施病房的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老年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  在基线、干预后当天、干预后1个月进行测评。采用查阅病例、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患者和照顾者一般资料。采用痴呆患者照顾者护理能力问卷测评照顾者护理能力、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测评患者生活质量、Zarit照顾负担量表测评照顾者照顾负担。  结果:  1.干预方案构建  (1)德尔菲专家咨询:第一轮发放20份问卷,回收19份,回收率为95%。第二轮发放19份问卷,回收19份问卷,回收率为100%。专家群体权威系数为0.897。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11个四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0.25,3个四级指标均数小于3.5。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各级指标的变异系数均小于0.25,均数均大于3.5。  (2)老年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删除3个指标,修改13个指标,增加8个指标。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修改3个指标。老年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包括4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30个三级指标,68个四级指标。  2.干预方案应用  (1)照顾者护理能力:干预组和对照组照顾者护理能力各时间点的比较显示,在干预后当天和干预后一个月两组照顾者护理能力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效应、组内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照顾者护理能力在3个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当天、干预后1个月得分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后1个月与干预后当天得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患者生活质量: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生活质量各时间点的比较显示,在干预后当天和干预后一个月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组间效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在3个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干预后当天、干预后1个月与基线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干预1个月与干预后当天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照顾者照顾负担:干预组和对照组照顾者照顾负担各时间点的比较显示,在干预后当天两组照顾者照顾负担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一个月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效应、组内效应和交互效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照顾者照顾负担在3个时间点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基于Farran照顾者技能模型构建的干预方案专家权威性高,积极性较好,各指标均重要且专家意见趋向于一致,能够满足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需求。  2.老年痴呆照顾者照护技能干预方案可提升照顾者护理能力,延缓老年痴呆患者生活质量下降,降低照顾者照顾负担。
其他文献
目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碍(female 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FPFD)性疾病包括一组由于盆腔支持结构缺陷或损伤、退化及功能障碍引起的疾病[1]。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