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表达RGD癌细胞膜修饰的纳米治疗体系联合光动力与化疗靶向三阴性乳腺癌的体外作用研究

来源 :天津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nKin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女性生命健康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呈逐年递增的趋势,已居女性癌症发病率的首位。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乳腺癌,约占所有乳腺癌类型的15%。TNBC具有局部复发率高、易转移、缺乏特异性治疗靶点、化疗易耐药等特点,目前尚无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光动力疗法联合化疗对TNBC表现显著的协同治疗作用,因此探索有效的联合策略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以含有二硫键的聚β-氨基酯(ss PBAE)/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的复合纳米载体共载第二代光敏剂二氢卟吩e6(Ce6)和一线化疗药物阿霉素(DOX),制备ss PBAE/PLGA/Ce6/DOX载药纳米核(PPCD);提取高表达肿瘤归巢肽RGD的细胞膜(RGD-MEM),并将其包裹于PPCD纳米核表面,构建同时具有主动靶向和同源靶向能力的RGD-MEM@ss PBAE/PLGA/Ce6/DOX仿生纳米治疗体系(RMPPCD纳米粒),以期实现联合光动力与化疗靶向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目的。内容本研究共分为以下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RMPPCD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主要包括p CDH-p-RGD-Ecadherin重组质粒(p CDH-p-RGD-Ecad)的构建及其对MDA-MB-231细胞的转染;在基因与蛋白水平验证转染后细胞表达RGD-Ecad的水平。制备PPCD纳米核,然后提取RGD-MEM包覆于其表面,构建RMPPCD纳米粒;对RMPPCD纳米粒进行各种表征,并检测其体外释药性能。第二部分为RMPPCD纳米粒在细胞水平的作用评价。主要包括RMPPCD纳米粒对MDA-MB-231细胞的靶向性验证、光动力效率考察、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研究、细胞周期阻滞性能以及细胞杀伤效应评价;制备MDA-MB-231细胞的3D肿瘤球,体外考察RMPPCD纳米粒的肿瘤渗透性能。方法1.RMPPCD纳米粒的制备与表征:构建p CDH-p-RGD-Ecad质粒,采用慢病毒载体转染MDA-MB-231细胞,构建细胞膜上高表达RGD的MDA-MB-231稳转细胞系(RGD-231)。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 RT-PCR)、凝胶电泳实验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考察RGD-Ecad在RGD-231细胞中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提取RGD-MEM,通过银染实验进行全蛋白成分分析。参考本课题组前期研究,通过两步化学反应制备得到ss PBAE,并以核磁共振氢谱(~1H NMR)确证其化学结构。以ss PBAE与PLGA为材料,采用超声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共载Ce6和DOX的PPCD纳米核;提取RGD-MEM,采用共挤出的方法将RGD-MEM包裹于PPCD纳米核表面,制备得到RMPPCD纳米粒。同时,提取MDA-MB-231细胞膜包裹在PPCD表面得到MPPCD纳米粒,以其作为对照。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PPCD纳米核和RMPPCD纳米粒的形态结构,通过动态激光散射法和Zeta电位分析仪考察PPCD纳米核和RMPPCD纳米粒的粒径和粒径分布、表面荷电性质及体外稳定性。通过Western blotting实验确证RGD-Ecad在RMPPCD纳米粒表面的存在,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和荧光分光光度计考察纳米粒的光学性质,利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考察纳米粒中Ce6和DOX的载药量和包封率,采用动态透析法考察纳米粒的释药能力。2.RMPPCD纳米粒在细胞水平的作用评价: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RMPPCD纳米粒在MDA-MB-231细胞和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中的蓄积和亚细胞分布;采用流式细胞术定量检测MDA-MB-231细胞和HUVECs对RMPPCD纳米粒的摄取情况;采用DCFH-DA荧光探针在细胞水平检测活性氧(ROS)的释放,进而考察纳米粒的光动力效率;采用Western blotting实验检测细胞内caspase 9、caspase 3和Bcl-2的表达水平,探究纳米粒的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及其作用机制;采用PI染色法考察纳米粒对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采用活/死细胞染色法和MTT实验考察纳米粒对MDA-MB-231细胞的杀伤效应;体外培养MDA-MB-231细胞的3D肿瘤球,考察纳米粒在肿瘤球中的渗透能力。以上实验设置游离Ce6、PPCD纳米核与MPPCD纳米粒对照组,通过实验结果的比较综合评价RMPPCD对MDA-MB-231细胞的同源靶向和主动靶向能力,及其对MDA-MB-231细胞的光动力和化疗的联合治疗作用。结果1.构建了细胞膜上稳定高表达RGD的RGD-231稳转细胞系,并通过q RT-PCR实验、DNA凝胶电泳实验、Western blotting实验和银染实验在m RNA水平和蛋白水平验证了RGD在RGD-231细胞膜的高表达。~1H NMR的特征峰分析结果显示ss PBAE成功合成。制备得到RMPPCD纳米粒,TEM图像显示RMPPCD纳米粒有明显细胞膜包覆结构,动态激光散射法和Zeta电位分析仪结果显示RMPPCD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为167.8 nm和?24.9,具有良好的体外稳定性和血清稳定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RGD-Ecad在纳米粒外层细胞膜中的存在,说明本研究采用的制备方法对细胞膜生物活性无影响,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共同证明光敏剂Ce6和化疗药物DOX的共载和其光学特性的保留。使用HPLC检测并计算得到RMPPCD纳米粒中Ce6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9%和78%,DOX的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0.403%和80.6%,体外药物释放实验说明纳米粒中DOX的释放具有p H和氧化还原双重响应性。2.将经RMPPCD纳米粒与游离Ce6、PPCD纳米核和MPPCD纳米粒处理的细胞比较后的实验结果如下。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RMPPCD纳米粒主要分布于MDA-MB-231细胞和HUVECs的胞质中;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说明MDA-MB-231细胞和HUVECs对RMPPCD纳米粒的摄取能力最强。在近红外光照射的条件下,RMPPCD纳米粒诱导细胞产生ROS的水平最高,说明RMPPCD纳米粒可以携载Ce6入胞并有效发挥良好的光动力治疗效果。Western blotting实验结果显示,RMPPCD纳米粒是通过激活线粒体通路来诱导细胞凋亡的。细胞周期实验结果说明RMPPCD阻滞细胞周期于G2/M期。活/死细胞染色法和MTT的实验结果说明,在近红外光照射的条件下,RMPPCD纳米粒表现出明显强于其它对照组的细胞杀伤能力。3D细胞培养实验显示RMPPCD纳米粒在MDA-MB-231细胞构建的肿瘤球中渗透能力最强。以上实验结果表明RMPPCD纳米粒兼具同源靶向和主动靶向的双重靶向能力,并且能够在MDA-MB-231细胞中有效释放药物从而实现光动力与化疗联合治疗的作用。结论本研究成功制备了同时携载光敏剂Ce6和化疗药物DOX的仿生纳米治疗体系RMPPCD纳米粒。各种表征结果显示RMPPCD纳米粒具有典型的“核-壳”结构、良好的体外稳定性以及p H和氧化还原双重响应释药能力。细胞实验结果显示,RMPPCD纳米粒能够有效靶向MDA-MB-231细胞并响应胞内p H与还原环境释放药物,进而发挥光动力和化疗的联合治疗作用。综上,本研究为靶向TNBC递送药物提供了新的载体形式,为临床TNBC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其他文献
在电火花小孔加工中,影响小孔加工质量和加工效率因素众多,缺乏准确的定量放电去除机理模型,很难建立准确的工艺优化模型来确定工艺参数以达到所需要的性能指标。在实际加工中,多依赖于人工经验或大量试验才能获得合适的工艺参数,将极大影响加工效率且成本较大。通过采用智能化的建模方法,开展工艺试验来建立小孔加工性能指标和工艺参数之间的映射关系,通过抽取专家知识,实现快速的不同加工目标下的工艺参数快速预置。本文主
本文以海外新闻媒体官方网站上习近平自2014年至2020年共49篇海外署名文章为语料,以架构理论为基础,结合语料库检索统计和人工识别标记的研究方法,对海外署名文章的表层和深层架构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理念架构以及传递的深层文化和道德价值观。本研究旨在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习近平海外署名文章的表层隐喻性和非隐喻性架构体现出什么特征?(2)表层隐喻性和非隐喻性架构所建构的深层政治理念和所传递的政策倡议
作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推动领域,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得到广泛重视和推广。IGBT是新能源汽车、风电、光电等新能源设备的核心器件,对其剩余使用寿命(Remaining Useful Life,RU
电动公交的推广和普及是公共交通系统应对石油资源短缺和环境压力的重要措施。伴随绿色交通-能源互联系统的建设发展,电动公交不断升级换代,快充、闪充等新型电动公交推广迅猛;与此同时,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发电和储能设备在交通充电网络的渗透率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公交系统、电力系统、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等新能源系统紧密耦合构成了新型公共交通微能源网。开展公共交通微能源网的运行和设施配置优化研究对实现可靠、经济、环保
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直接影响到该企业的经营目标任务能否完成,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环节,好的绩效考核方式能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动力,促进企业实现既定目标。在企业人力资源中,中层管理者充当着重要角色,而面向中层管理者的绩效考核也开始为越来越多的公司所重视,但是学术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仍旧稍显匮乏,不少企业还是以考核普通员工的方式考核中层管理者,使得绩效考核的激励效果极为有限。
铜纳米颗粒的广泛使用给水生生态系统带来了健康风险。然而,我们对纳米铜对斑马鱼不同组织的毒性作用及其机制的认识仍然有限。因此,纳米铜的生物安全性与生态效应理应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本研究发发现,斑马鱼暴露纳米铜后其生物可利用度具有组织特异性,且不同组织中铜的含量表现为肠>鳃>肌肉;随后我们进行了纳米铜对斑马鱼鳃、肠和肌肉的转录组测序来探索其对斑马鱼不同组织的致毒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在鳃细胞中
三官庙金矿床地处陕西省商南县,位于南秦岭印支褶皱带东段白水江—白河褶皱束的北侧。因经历了复杂地质构造演化过程,所以具备良好的成矿环境和成矿地质条件。本文通过观察三
双曲守恒律方程是计算流体力学中的一类重要模型,其数值模拟的一个主要特点是不管它们的初值条件是否光滑,其解在间断区域都可能会出现抹平现象。低阶精度的Osher-Solomon格式在求解双曲守恒律方程时,不能准确模拟该精确解。为此,本文通过对Osher-Solomon格式交界面处的值进行WENO-Z重构,得到一种高精度、高分辨率的Osher-Solomon格式,最后通过对Burgers方程和浅水波方程
随着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对纳米材料分子运动的研究已经成为材料科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当聚合物纳米薄膜的厚度降低至纳米尺寸时,薄膜的许多物理性质将会偏离本体。近二十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界面链构象是影响聚合物薄膜分子运动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受限于实验方法和表征手段,基底界面处分子链构象对于界面效应的影响机制一直没有得到明确的阐述。聚合物分子刷随着接枝密度的降低,其链构象会发生从伸展“刷子”(Brush)状
随着分析研究的深入,环境样本、中药以及生物样本等复杂多组分体系的定性定量分析成为化学分析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现代分析仪器的发展在为复杂体系的检测提供有力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