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对脓毒症大鼠肺脏的保护作用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holar16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肝素对脓毒症大鼠肺脏是否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n=16); LPS休克组(LPS15mg/kg静脉注射后予生理盐水0.4ml/h静脉泵入,n=16);肝素(heparin,Hep)治疗组(LPS15mg/kg静脉注射同时予Hep100U/kg/h静脉泵入,n=16)。造模前行股动静脉穿刺置管监测大鼠血流动力学变化,分别在基础状态(Baseline)、LPS注射后3h(LPS3h)及LPS注射后6h(LPS6h)采集动脉血监测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ressure of oxygen in arterial blood,PaO2)、pH值及乳酸(lactate,Lac)水平。在LPS注射后3h、6h测定血清肝素酶(heparanase,HPA)含量,同时在相应时间点各组分别抽血处死8只大鼠,开胸取左肺组织,滤纸吸干表面水分后称湿重,再置于80℃恒温箱,烘烤48h至恒重称干重,计算肺湿/干重比(W/D);取右胂中上叶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HPA表达情况,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LPS休克组在3h和6h时间点肺组织W/D比值均明显升高(P<0.05);而肝素治疗组与LPS休克组相比,在6h时间点W/D比值明显降低(4.96±0.42 vs.5.38±0.45)(P<0.05)。2.与基础值相比,LPS休克组在3h和6h时间点PaO2明显降低(P<0.05);肝素治疗后PaO2升高与LPS休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与基础值相比,LPS休克组在3h和6h时间点pH值明显降低,Lac水平明显上升(P<0.05);肝素治疗组与LPS休克组相比,3h时间点的pH值和Lac水平无明显差异,而在6h时间点pH值明显升高(7.35±0.04vs.7.25±0.16)(P<0.05),Lac水平明显下降(3.44±0.23 mmol/l vs.4.70±0.23moml/l)(P<0.05)。4.与对照组相比,LPS休克组和肝素治疗组在3h、6h时间点血清HP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而肝素治疗组与LPS休克组相比,在3h、6h时间点HPA含量均明显下降(3h:54.98±6.85 U/ml vs.69.22±10.34 U/ml,6h:69.97±7.69 U/ml vs.84.34±7.08 U/ml)(P<0.05)。5.LPS休克组和肝素治疗组肺组织HPA表达量在3h、6h时间点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LPS休克组比较,肝素治疗组肺组织HPA表达量在6h时间点明显降低(P<0.05)。6.光镜下可见,在3h和6h时间点,对照组大鼠肺组织结构清晰、完整,肺泡壁薄、光滑,肺泡间隔均匀一致,肺泡腔内无渗出物;LPS休克组在3h和6h时间点均可见肺组织明显水肿,大部分肺泡腔塌陷,肺泡腔内大量渗出物和炎性细胞;肝素治疗组肺泡结构破坏较LPS休克组减轻,肺泡内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肺泡腔内渗出较少。  结论:肝素对脓毒症大鼠肺脏具有保护作用,此效应可能与肝素下调血清HPA的水平并抑制肺脏HPA的表达相关。
其他文献
由于浅部真菌病发病越来越多,故对其主要致病真菌,皮肤癣菌的研究是非常必要的.因皮肤癣菌菌落形态的复杂多变,给用传统的方法鉴定皮肤癣菌菌种带来了很多困难,随着PCR技术进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近年来逐渐成为我国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既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又是一项社会服务工作,同时也是我国高校实现现代化教育的重要标志.近几年来我国各大高校
研究目的:侵袭和转移是恶性肿瘤的标志和特征,也是恶性肿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调查表明,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95~100%,而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为15~25%,多数胃癌患者到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