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建立椎体血管异常三维有限元模型,完成生物力学应力实验,分析椎体血管异常应力分布特点及骨折风险;2)测定脊柱血管瘤、血管畸形和正常皮肤Glut-1、VEGF、Ki-67表达差别,探讨脊柱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为难以鉴别的脊柱血管异常提供免疫组织化学依据;3)通过有限元技术评估骨折风险、Glut-1、VEGF、Ki-67协助诊断及MRI-DWI技术对临床椎体血管异常提供最佳诊治策略。方法:1)选取一健康成年椎体血管异常志愿者,螺旋CT薄扫,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胸腰段椎体血管异常模型。分别建立椎体血管异常占椎体松质骨20%-80%比例模型,分别给予施加600N垂直静态压力,分析其应力分布及骨折风险;2)测定已明确诊断30例脊柱血管瘤、血管畸形和10例正常皮肤Glut-1、VEGF、Ki-67表达差别,探讨脊柱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免疫组织化学特征;3)结合有限元技术、Glut-1、VEGF、Ki-67免疫组化及3.0T MRI-DWI技术,对26例脊柱血管异常诊断治疗经验归纳总结提供最佳诊治策略。结果:1)建立了正常椎体、椎体血管异常、骨水泥填充的三种胸腰椎三维有限元模型。所建立的完整胸腰椎三维线性有限元模型有效,可进行静态等效应力分析,能够顺利完成实验要求;2)通过实验证实,在静态压力作用下三组模型皮质骨应力部位无明显差异,应力最大均出现在椎弓根基底部、关节突关节及峡部。当椎体血管异常占椎体松质骨低于40%时,椎体的骨折风险较小;60%以上,骨折风险较大;40-60%之间存在程度不等的骨折风险;3)VEGF、Ki-67、Glut-1在脊柱血管瘤组均呈阳性,Glut-1、VEGF和Ki-67可以作为血管瘤与血管畸形鉴别诊断的免疫标志物;4)结合有限元技术、VEGF. Ki-67、Glut-1免疫组化及3.0T MRI-DWI技术,根据椎体血管异常的不同部位、不同病变类型选择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结论:1)借助有限元软件,可以建立脊柱血管异常三维有限元模型,并为临床服务;2)通过实验我们得出结论,椎体血管异常占椎体松质骨40%以下时,椎体的骨折风险较小;60%以上,骨折风险较大;40~60%之间存在程度不等的骨折风险;3)Glut-1、VEGF和Ki-67可以作为脊柱血管瘤与血管畸形鉴别诊断的免疫标志物;4)当b=500mm2/s时,MR-DWI能安全无创地反映椎体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水分子弥散信息,且可定性、定量比较,为其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5)根据椎体血管异常的不同部位、不同病变类型选择个性化的治疗策略,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