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能源危机的出现,我国北方地区居住建筑节能率不断提高,建筑外门窗气密性也随之提高。外门窗气密性的提高减少了通过渗透作用进入室内的新风量,室内精装修增加了室内污染源,二者综合作用下,在我国北方地区居住建筑中出现了室内空气品质下降的现象。居住建筑节能与室内空气品质之间产生了矛盾。兼顾建筑节能与室内空气品质,本文提出了在北方地区居住建筑中采用集中式机械通风热回收系统的解决策略,并重点对其节能性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实测北方地区新建居住建筑气密性入手,了解新建居住建筑气密性现状;然后以测试数据为基础,分析北方地区典型城市居住建筑冷风渗透耗热量比例;其次以典型城市为例,模拟分析居住建筑采用了通风热回收技术之后的节能潜力,并提出相应的节能评价指标;最后对热回收机械通风系统在我国北方地区应用时的经济性进行分析。本文实测了大连地区10户新建居住建筑的整体气密性,提出了一种计算建筑自然状态下冷风渗透量的简便方法,并采用该方法对大连、沈阳、哈尔滨地区建筑自然状态下冷风渗透量进行了计算与讨论。实测结果表明,所有被测对象建筑整体气密性均小于3.0次/h,低于自然通风时欧洲标准对建筑气密性的限值,多数被测对象接近机械通风时对建筑气密性的限值(1.5次/h)。建筑自然状态下冷风渗透量计算结果表明,忽略热压作用与室外风向变化、假定建筑缝隙最长面面向主导风向时,大连、沈阳、哈尔滨地区采暖季建筑平均换气次数分别为0.46次/h、0.28次/h、0.24次/h,不满足最新的ASHRAE标准中相应规定。分别采用缝隙法、换气次数法、实测法计算了建筑的冷风渗透耗热量。计算结果表明,实际情况下,大连地区、沈阳地区、哈尔滨地区建筑冷风渗透耗热量比例分别为29%、23%、22%左右,小于建筑外墙、外窗等部位相应值,但是换气量不能满足节能标准相应规定;严格按照节能标准进行通风(0.5次/h),大连地区、沈阳地区、哈尔滨地区冷风渗透耗热量比例分别为31%、35%、36%,将高于外墙、外窗等部位耗热量比例。采用DeST软件模拟分析了北方地区典型建筑安装集中式机械通风热回收系统之后的节能潜力,并提出相应的指标评价其节能效果。模拟结果表明,在我国北方地区,采用集中式热回收机械通风系统之后,居住建筑节能效果明显。当系统连续运行、采用显热回收、热回收效率为60%时,与未采取热回收时的建筑物耗煤量相比,哈尔滨地区、沈阳地区、大连地区依次降低为原有值的77%、78%、75%。系统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在忽略建筑改造费用、系统配套设施费的前提下,系统单位面积初投资仅为19.5元/m2,动态追加投资回收期均小于4年,远远小于设备寿命周期,经济效益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