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视域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43次 | 上传用户:mgqzhin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新兴媒体纷纷涌现并进入大众的生活,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传播“微”内容的“微媒体”,已悄然进入大众的生活。近几年,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媒体和冠之以“微”命名的事物蓬勃发展,中国社会步入了“微时代”,微博、微信、QQ、飞信、微视频等均为代表。信息科技和交流形式的重大进步,不仅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也对新时代下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了进一步的新的要求。“微时代”的来临为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网络环境下,信息量以几何数量级进行着不可思议的持续增长,新的网络时代特征使得信息传播更为复杂多变,传播活动逐步“去中心化”,不再像以往的传播方式那般是从上至下、层层递级的,而是呈现出网状、几何裂变式的结构。“90后”一代生活在“微时代”中,他们十分熟练的利用微媒体来发表简短且富有个性的表述和自我认识,在微媒体中畅所欲言发表自由观点。在这样一种形势下,微博、微信“垂直式”的传播方式不再受时空所限,使受教育的途径得到极大的延伸,“微时代”改善了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性和时效性,使学生可随时随地的获取信息,使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在日常生活中即能接受到思政教育。“微时代”的到来,使思政教育脱离传统的课堂说教成为了现实,辅导员开展的思政教育内容也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课本内容说教,可以通过微博、微信、QQ等平台来了解和掌握学生思想动态,通过制作微课来讲授相关课程,通过微语录来向学生倡导社会主义思想主旋律,传播社会正能量,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内容和形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微时代”带来的种种便利大大丰富了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但与此同时,海量的信息传播使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的主导地位受到了动摇,辅导员“把关人”的作用被削弱,其“话语主导权”在逐步丧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了功能障碍的地步。辅导员要承受比以往更加巨大的压力,这就要求高校辅导员要充分认识“微时代”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善于把握利用微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通过微博、微信等微媒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行家里手。要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减少被动的说教式、填鸭式语言,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正面向上的思想,把打造健康文明的网络空间、创建和谐正气的校园文化真正当成广大师生共同的任务。新时期的辅导员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汲取各方面的知识来提升自身能力,加强自身素质建设,解放思想创新教育模式,迎接“微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因此,解读“微时代”的内涵,了解“微时代”的特点,对“微时代”辅导员大学生思政教育展开研究,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本课题围绕“微时代”视域下辅导员大学生思政教育研究这一题目,首先,对“微时代”的有关背景进行论述,通过对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思路及方法、研究重点难点与创新点的研究,奠定本课题的研究基础。其次,从“微时代”的相关界定和特征着手,以“微博”“微信”“微视频”“微语录”四种微平台来分析当前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式。再次,通过“微时代”对辅导员思政教育带来的影响展开分析,归纳“微时代”视域下辅导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此指出当前形势下创新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是迫切所需的。最后,对移动终端、“微博”“微信”“微视频”等载体形式的探索,提出了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和创新策略。高校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导向,不断创新微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新路经,构建契合大学生成长规律的教育模式,加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增强学生管理队伍建设,传播校园文化正能量,营造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发扬文化育人功能,是目前高校所必须重视的一项课题,高校应以服务师生、提升校园文化为宗旨,理直气壮地抓好做实。
其他文献
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新(分)校区在地理位置上的分散,针对高校跨地域分布的校园网建设和实现校园网外用户电子资源访问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在简述VPN技术的基础上,给出了该技
随着Internet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B/S结构的服务器端应用程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实现Web应用的技术和框架也层出不穷。该文给出基于Struts,Spring和Hibernate的轻量级开发策略,简称
读写联动,即教师通过文章之载体,出发于文章内容,将教学设计与之相关的"读"与"写"的训练相结合,引导学生从阅读、写作、思维训练三维一体角度,通过一文精读、群文阅读等方式,
分析传统的信息检索系统存在的不足及其原因,将本体加入到检索系统中,提出一个基于本体的个性化信息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系统模型,并对该模型的主要模块进行了介绍,探讨了利用本体的
目的探讨依那西普在强直性脊柱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我院78例节腔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使用依那西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
本文主要以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现状及改进方法为重点进行分析,结合当下水利工程施工的特点,从完善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监管体制、加大新技术的使用、重视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