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的城镇化问题是一个关系现代化建设成败的跨世纪的重大课题。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发展,逐步实现现代化的过程。无论从当前还是长远看,加快城镇化进程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大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2010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一号文件,强调了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大力推进城镇化。新中国建立后,城镇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从初步繁荣,到普遍萎缩,再到全面繁荣的曲折历程。从整体上讲,我国城镇化进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城镇化滞后显而易见。我国的近三十年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仍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也低于国际平均水平,甚至低于许多综合国力远不如我国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滞后于工业化的发展水平是我们特有的国情,因此,我国的城镇化的发展道路还很漫长,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坚持以人为本为思想内核,以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方法内核,推动中国特色城镇化不断发展,全面提升城镇化质量和水平,建设新经济型、新文化型、新生态型的镇化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城镇化的理论基础,深入研究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经济对策、政治对策、文化对策、社会对策、生态对策。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明确了中国的发展要建立在城乡统筹、区域统筹、经济与社会统筹、人与自然统筹和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统筹的基础上。本文首先论述了城镇化的内涵与分类,城镇的起源及发展规律和模式,然后阐述了我国城镇化的现状与问题,进而分析城镇化滞后的原因。在最后一部分中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引领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发展,介绍城镇化的几种模式和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