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5年《西安宣言》颁布以来,带有中国特色的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大遗址的保护也在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高强度背景下迫在眉睫,2014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出台,强调大遗址的历史记忆与文化脉络。怎样在保护的前提下从规划角度深层次地挖掘整合历史文化价值,从而达到对遗产的继承、历史文化特性的展现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文化遗产的改造多以静态和被动的模式居多,遗址环境质量在城市发展的大潮下逐步下降;而文化遗产的研究多局限于概念阶段,难以真正付诸实施,这和遗址保护同现代化城市的发展之间相互脱轨有着重大的关系,只有将历史遗产进行空间与文化的串接,置于城市发展脉络之中,才能够切实可行地对遗址进行保护。 隋唐洛阳城遗址是中国隋唐时期遗址现存地下遗址保存最为完好的,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论文首先通过对历史信息、考古信息的整合,最大化地将隋唐洛阳城址准确的落在洛阳现今测绘图中,从而为历史资源准确的空间定位与遗址状况分析提供前提,继而完成对隋唐洛阳城历史信息的转译与空间变迁研究;其次通过隋唐地形环境、历史资源、现状遗址保护程度三个层次评价的综合得出现存洛阳大遗址适宜性评级;最后通过适宜性评价结果与现状因素整合,得出核心发展区的遗址保护与开发分级,从而建立带有发展色彩的大遗址保护体系,以促进隋唐洛阳城遗址的合理保护与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