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教育公平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热点。能够接受公平的教育成为了人们的一大诉求。国家在宏观层面上通过改革教育体制等方式尽可能地保障教育公平,然而微观层面上的课堂教学公平却至今未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重视。课堂“边缘人”的普遍存在不仅体现了教育的反公平现象,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于初中阶段正处青春期的学生来说,其危害更为突出。鉴于此,本文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个案研究法、课堂观察法、访谈法,分析归纳了初中课堂“边缘人”的表现,探讨其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变初中课堂“边缘人”现象的策略。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界定出核心概念,并呈现了国内外有关课堂“边缘人”的研究现状。继而提出了本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描述初中课堂“边缘人”的表现。以四川省一所中学为研究场域,以两个班97名初中生为主要研究对象,追踪观察其中7名不同类型的初中课堂“边缘人”,描述他们的课堂表现。并对课堂“边缘人”作了横向与纵向比较。第三部分分析了初中课堂“边缘人”产生的原因。初中课堂“边缘人”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教师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大环境这三个外部因素和自身内部因素共四个方面对成因作出分析。第四部分从初中课堂“边缘人”的教师的改进、其家庭的转化、教育大环境的去功利化和其自身心理的调节这四个方面提出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