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乡村学校在大的教育政策的引领下,通过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教育教学的设施设备、优秀的师资队伍建设等因素,促进乡村学校与城区学校、乡村学校与镇驻地之间的协调发展。从理论上讲,均衡发展的教育状态仅仅是最理想的教育状态,它只是教育发展的一个美好愿景。我国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仍然差强人意,城乡、区域、校际、阶层之间教育的发展仍然存在着失衡现象,“择校热”、“上学难”等现象在各地频频上演。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教育的不均衡才是常态。1因为,教育要想持续发展理应经过“不均衡——均衡——不均衡?”这样的巡回往返的曲线过程。但是,教育的均衡发展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树立的理想航标。 义务教育是一项带有公益性质的、惠及全社会的、最基本的社会公共服务,同时,也是体现社会公平性的一项民生工程。因此,我国的专家学者以及各级政府已经越来越重视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这一课题的研究,相继出台各类的激励政策和推进计划。然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充满曲折和泥泞,义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现象存在于城乡等各个范围内。近年来诸城市在义务教育发展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不均衡状况依然存在。本文将对诸城市义务教育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旨在发现目前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存在的难题及困境,并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在详细的调查研究以及论证的基础上,找到促进诸城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机遇和对策,从而促进诸城市义务教育更加持续、健康、高效、协调发展,让乡村的孩子接受更优质的教育资源。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 论文第一部分主要是绪论部分。一是分析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二是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三是阐述本论文的写作思路与研究方法。 论文第二部分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论和概念进行界定。通过该部分的分析研究,获取相应的理论知识,支撑本论文的研究。 论文第三部分是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措施和成效。一是对目前全国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措施进行分析;二是对阐述全国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取得的成效。 论文第四部分是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困境分析。一是从办学条件上进行分析,主要通过规划布局、标准化学校建设、教育经费投入进行分析。二是从师资队伍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论述,主要通过分析乡村学校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和学科结构。 论文第五部分探索乡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路径。一是加强政策以及舆论引导;二是实现师资力量均衡配置;三是保障充足的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四是加强教育信息标准化建设;五是依法自主办学、形成办学合力;六是建立科学育人体系。 最后为全文的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