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朝至隋唐时期入华粟特人墓葬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lyan1823206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世纪以来至今,随着中国考古学工作的不断开展,在中国境内自西向东的丝绸之路沿线的一些重镇与政治、文化中心陆续发现了多座入华粟特人墓葬,这些墓葬在葬俗方面既有本民族原有习俗的保持,也有入乡随俗的改变。它们的发现,为了解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的丧葬习俗与宗教信仰提供了第一手的资料。本文欲以目前发现的入华粟特人墓葬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文献史籍、宗教经典以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力图对入华粟特人墓葬及其所反映的丧葬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给予一个讨论,这项研究大致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介绍入华粟特人墓葬的考古发现。大致根据从早到晚、从西向东的顺序来论述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入华粟特人墓葬,公布各墓葬的考古发现情况。对于近几年来的新发现及一些疑似粟特人墓葬也作了详细的介绍。最后根据墓葬文化面貌的区别与联系,进行了分期与分区研究。二是讨论墓葬形制。对墓葬形制进行类型学分析,观察各时期、各地区入华粟特人墓葬在墓葬结构方面表现出的特点。这些墓葬已经接受了汉地的墓葬形制,并与当地的墓葬营建表现出相当大的一致性,但是个别墓葬在一些细节上的特殊性,又与粟特民族自身文化显示出相关性。三是分析随葬品与石葬具所表现出的民族文化风貌。从北朝晚期入华粟特人石葬具的形制与某些线刻图像可以看出与北魏墓葬文化的渊源;从吐鲁番地区的康氏家族墓地所出彩绘莲花纹陶器与墓志,显示经过数代的迁徙,至唐西州时,吐鲁番地区的粟特人已经入籍为编民,有的在地方担任下级军官,普遍信仰佛教并且对中华文化高度认同;宁夏地区隋唐墓所出金冠饰与洛阳安菩墓的胡人俑、粟特人墓葬普遍口含或手握外国金银币的做法是粟特移民对于自身文化与宗教信仰的自我表达方式。四是讨论了北周唐代长安地区的粟特胡人葬地分布以及与居住地的关系。自北周至唐代,长安地区粟特胡人葬地分布逐渐扩大。随着官僚居住地由长安城朱雀大街以西向街东的转移,唐代中晚期,长安地区粟特胡人的葬地分布在城东的情况也明显增多。五是研究入华粟特人葬俗。在上述各部分讨论的基础上,梳理了粟特本土的丧葬习俗和粟特人进入汉地后在丧葬习俗上的特点,主要涉及到尸骨处理、葬具选择、含握外国金银币以及粟特移民墓葬石刻上的祭祀、犬视、过钦瓦特桥、剺面等丧葬文化。通过上述观察,可以看出入华粟特移民在不断华化的过程中,在丧葬礼俗和宗教信仰方面表现出的对于汉地文化和自身民族文化的适应和坚持,这将有助于我们更深入的了解中古时期入华粟特人与多元文化的互动与交融。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社会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已是必然趋势,针对语文课程中的"诗歌教学版块",如何适应新时代语文教学的要求,恰当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孩子呈
商业机会在某种意义上影响并决定着公司的发展及公司利益,为保护公司及股东的利益,必须要规范董事的行为,保护公司的商业机会,在大多数英美法系国家其公司制度相对成熟,均制
简述了微波催化反应机理,分析了微波强化氧化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研究现状,探讨了该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为微波协同氧化处理难降解有机废水的实
情感是艺术的灵魂,在音乐发展领域中,声乐教学是培养音乐人才的重要分支。在声乐教学中,学生情感的培养非常重要,情感能够成为学生学习声乐的推动力,能够提高声乐的学习水平,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对体育教学的要求越来越严格,不仅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而且要体现快乐体育的理念。这对和谐课堂的构建就提出新的要求,也使和谐课堂中出现不
本文以PZ91/3型面板式直流数字电压表电路结构分析和环境适应能力实验为基础,探讨其主要误差来源及相应的处理措施。
本文应用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解读了HSE合力、指导了HSE文化建设,最终通过共建"心理契约"来实现HSE管理体系中的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人性化管理理念。
天然气管道发生泄漏扩散容易引发火灾和爆炸等严重后果,实时计算天然气管道泄漏扩散并预测燃爆危害区域具有重要意义。考虑风速等影响,对高斯烟羽模型进行了修正,基于该模型
<正> 1982年12月,由天津市科委对南开大学化工厂研制设计的离子交换除铬工艺及MCR—1型除铬装置组织召开了鉴定会。来自全国各地27个单位和部门的44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
一、三门峽庫区由于分布着大量易蚀的黄土、紅土、加以暴雨集中,植被稀少,森林复被率只有7.4%,而且农业耕垦指数很高,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侵蚀模数最大每平方公里每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