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氟喹诺酮类药物是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重要抗菌药之一,但是由于它的对革兰氏阳性菌活性相对较差,对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活性也不理想等缺点,因而寻找对这些病原体活性更强的新喹诺酮药物是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根据已有的构效关系,本论文选择兼具哌嗪和3-氨基吡咯烷结构特点的2,5-二氮杂二环[2.2.1]庚烷作为先导物,进行结构修饰,而后引入喹诺酮的7位,进行活性评价。 本论文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部分: 一.(1S,4S)-3,3-二甲基-2-氧杂-5-氮杂二环[2.2.1]庚烷及其相应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以(4R)-4-羟基-L-脯氨酸为原料,经五步反应,得二羟基吡咯烷衍生物,本欲再经二磺酰化后与苄胺反应即得2,5-二氮杂二环[2.2.1]庚烷衍生物,但是在二磺化时遇到困难,无论直接的或迂回的方法,均未成功,只得到一磺酰化物。此时考虑到氧是NH的电子等排体,能获得2-氧杂类似物对于评价构效关系也十分可贵,于是用钠汞齐处理一磺酰物,得到了(1S,4S)-3,3-二甲基-2-氧杂-5-氮杂二环[2.2.1]庚烷,并与不同母环缩合制得三个喹诺酮类目标化合物。 二.(1S,5S)-2-苄基-2,6-二氮杂二环[3.2.1]辛烷及其相应喹诺酮类化合物的合成 此侧链化合物的合成先后探索了三条不同的合成路线,均未获得成功。最后以(4R)-4-羟基-L-脯氨酸为原料,经十一步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