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公共空间是城市独特性格的外在表现,它承载着城市的历史,容纳着丰富的城市生活,然而,这个本应该提供城市居民精神寄托和物质产品的场地,早已在激进的城市化浪潮和全球化冲击中迷失了方向,沉淀了几千年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迅速消亡,文化多样性锐减,城市差异性逐渐消失,城市与城市之间也日益相似…随着日益严重的自然环境问题和社会文化问题,我们会发现这个别具匠心妙手勾勒的城市空间仍是一片混乱,城市公共空间也随之失去吸引力。所以,在这个信息化、现代化的今天,我们或许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理解和认识城市的地域性特色。地域性是城市文化的集中体现,城市的历史底蕴、城市的自然环境状况与人文环境及丰富多彩的市民生活形态造就了各个城市独特的地域性特色。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形象的象征性标志,融合了城市所在地域特有的自然环境、地域文化和经济技术条件,它对于强化城市总体形象,塑造独特的城市地域性特色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所以,营造适合于地方生态,符合当地人文品位和地方经济技术条件的地域性城市公共空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本文融贯文化地理学、城市规划与设计、生态学等理论,为城市公共空间建立起一套基于文化地理学认知下的地域性文化符号提取及引入的系统设计方法,对现有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提供一种如何认识地域文化、如何融入地域性特征、如何介入自然、如何处理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生态资源以及如何发现、维护并传承地域文化的新思路。总体来说,本文应用理论结合实例的综合性研究方法,探索在全球化、城市化导致当前城市公共空间形态趋同的背景下,中国城市公共空间地域性特色塑造之路。论文分为六章来探讨在文化视野下如何塑造城市公共空间地域性特色:第一章主要是介绍本课题研究的背景、目的、内容和意义;第二章到第四章为本文的主体部分,通过对课题所涉及的定义、课题研究的优势、影响因素及具体的设计方法、设计原则等方面的分析、研究整合,组成一套较为合理的研究系统;第五章为实例应用部分,主要是结合广州顺德伦教滨江公园规划设计的实例,探讨城市公共空间地域性特色塑造的实践方法;最后一章,对论文的研究探索进行总结,本展望本课题的研究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