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夏季极端气温变化特征及其与大气环流的关系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11次 | 上传用户:hao123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1960—2010年全国314个气象台站夏季逐日最高、最低和日平均气温资料,在分析中国夏季极端气温的基础上,对中国东北夏季极端气温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区域性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应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东北夏季极端气温与大气环流的关系,得到以下结论:(1)中国夏季极端高温频数EOF第一特征向量的方差贡献率为20.13%,反映了中国夏季极端高温频数的主要变化特征,即整体一致变化;其时间系数变化表明,夏季极端高温频数具有上升趋势;其中,1993年之后上升趋势明显,1997—2010年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国夏季极端低温频数EOF第一特征向量的解释方差为35.99%,反映了中国夏季极端低温频数的主要变化特征,即全国一致变化;其时间系数变化表明,中国夏季极端低温频数为较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20世纪80年代末发生突变,突变后,极端低温频数下降明显。(2)东北夏季极端高温频数EOF第一模态的解释方差为60.3%,基本反映了东北地区极端高温频数的主要变化特征,即全区一致变化;其年代际变化表现为平稳—下降—上升——下降的趋势。东北夏季极端高温频数可分为3个变化区:南部地区、东北部地区和西北部地区,它们的变化趋势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有较大不同,之后基本表现为90年代初之前下降、之后明显上升的整体趋势。东北夏季极端低温频数EOF第一模态的解释方差为63.5%,与极端高温频数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其时间系数在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到80年代初有一次明显降低过程,1982年前后发生突变。东北夏季极端低温频数可分为3个变化区:中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和黑龙江中东部地区,它们的变化趋势是明显下降。其中,黑龙江中东部地区在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明显下降,1979年前后发生突变,突变时间最早;东北中南部地区、西北部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初表现出一次明显的下降过程,1983年前后发生突变。(3)东北夏季极端高温异常高发年和极端低温低发年,500hPa高度距平场上,高纬新地岛西北部极区为负距平,脊减弱,东北为正距平,槽减弱,纬向环流盛行;东北地区从地面延伸到对流层顶为正距平,接近垂直正压结构,纬向环流稳定维持;亚洲大陆低压偏弱,而极区海平面气压降低,南北气压梯度减小。东北地区上空温度为正距平,暖空气势力强,不利于冷空气南下。而东北夏季极端高温频数异常低发年和极端低温高发年则与之相反。
其他文献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在中共的组织、领导下逐渐向西南地区有序集中,形成了长沙、重庆、昆明三个主要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集聚地。他们在这里以相应的组织机构为依托广泛
特种大米是大米精深加工的重要发展趋势和方向。目前,特种大米主要包括强化米、留胚米、配制米和免淘洗米等,介绍这几种大米的主要特点和加工工艺方法,充分说明特种大米的作
论述了螺旋推进器的螺旋升角与碾米机的产量、轴向推米运动、大米质量及功率消耗之间的关系,归纳出碾米机螺旋推进器的螺旋升角应选用8°~12°。
高中英语教学中,语法一直是重点与难点,但受诸多因素所影响,目前语法教学中普遍存在枯燥呆滞的现象。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法知识,有效提高英语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文章对高
介绍了用玉米浸渍水提取植酸的试验及工艺流程,对生产过程中的中和、酸溶、洗涤、浓缩等操作条件进行了探讨。其植酸提取率为1%。
为寻求评价和调控城市河流内分泌干扰风险的有效方法,以城市河流典型代表―南淝河及其支流水系为例,运用MIKE11水动力学和对流扩散模块构建南淝河流域城市河流雌激素迁移转化
由于中国的高等教育结构不合理,许多高校都定位于研究型大学和教学研究型大学,其中不乏二本和三本院校。在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和大众化高等教育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运而
"一带一路"连同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下游城市群建设三大发展战略为实现"创新型湖南"目标提供了发展机会。湖南将通过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实现打造"国际的湖南"和"中国的湖
本文用氢气还原氯亚铂酸钾,以聚丙烯酸钠作表面活性剂合成了铂纳米立方体,得到的铂纳米立方体的边长约为15nm。将铂纳米立方体组装到玻碳电极表面上可以作为SERS基底。以SCN-
数据密集型计算的飞速发展对信息处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数据处理模式已不能满足实际需求,数据网格的出现为解决大规模数据处理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而安全是制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