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债务扩张成因及其增长效应研究

来源 :南京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io07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以来,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不断扩张,截至2018年底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达到184,619亿元,较上年增长超过20%,“隐性债务”和发行置换债券以债养债的问题不断突出,那么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为何不断扩张,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有怎样的增长效应进行研究就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本文首先从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扩张成因、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效应及地区差异这三个角度对全球范围内相关领域学者的学术成果进行文献综述。接着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种类进行概述,并且从地方政府债务的绝对、相对规模及不同地区对比等方面对地方政府债务的特征事实进行分析。然后,本文的模型在Barro的研究的基础上引入政府部门,再加入政府税收和地方政府债务,将经济增长率对政府负债率求导能够得出政府负债率的最优解,进而提出地方政府债务对经济有倒“U”型增长效应的假说。理论分析中还通过逻辑推导的方式对地方政府债务持续扩张的成因和地方政府债务增长效应的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并提出假说。实证检验中以2006—2015年这10年间地方政府债务的地级市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滞后项控制内生性对提出的假说证实或者证伪,最后通过替换核心解释变量完成稳健性检验。本文得出的结论如下:(1)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成因来看,晋升压力对是否发债和发债规模的影响显著,晋升压力和城市竞争压力的交互项对发债规模的影响显著。市委书记的晋升压力越大发债的可能性越大、发债规模也越大,且在城市间竞争压力越大的地区,市委书记的晋升压力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促进作用就越显著。(2)全国范围内地方政府债务一次项的系数显著为正,二次项系数的影响显著为负,说明地方政府债务对地区经济的增长效应呈倒“U”型,表明在一定的合理区间内扩大地方政府债务的规模能够促进经济的发展,但是在超过适当规模后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会阻碍经济的发展。(3)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效应存在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为倒“U”型的增长效应,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效应呈正“U”型。针对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本文提出的意见建议为:(1)树立健康的“升迁观”,避免官员因为个人的升迁意愿大规模发债,同时弱化地区排名的指标对官员考核的影响。(2)提高发行透明度,通过公开数据、引进公众监督等手段,同时建立准备金制度防范违约风险。(3)结合地区特点,分地区分档划线,具体地区具体分析。
其他文献
有机无机杂化膜兼具有机膜、无机膜的优势,是水处理膜的研究热点之一。用氧化镁脱硫废渣制备类水滑石(HTLcs),并将其与聚醚砜(PES)共混,采用相转换法制备有机无机杂化超滤膜P
国有铁路建设企业作为我国中长期铁路建设主要参与者,承担着国家铁路建设重大战略任务,长期存在着“国家任务重、行业集中度高、社会责任大、职工数量多”等诸多问题,导致铁
目前,我国中小学均已实施绩效工资制度。重庆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在教育领域做出的重要决策,在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改
《李尔王》是莎士比亚戏剧的巅峰之作,不断被搬上银幕,不同时期的导演对此悲剧的解读反映着各自的理解认知、意识形态和所处的时代特征,而共性的是对李尔自身局限性和人格特
以2010年诺贝尔化学奖为背景,回顾了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发展历程,描述了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反应机理及实际应用,并对钯催化交叉偶联反应的最新进展做了展望。
逆反心理是指由于态度和情感方面的原因而产生的对某种或某类事物的盲目抗拒的心理。受众的逆反心理,是指受众在接触媒体所传播的信息时抱着一种抵触的、反感的、甚至是从反面
文章从可译和不可译的现实存在出发,探讨了可译性和不可译性的理论基础,认为翻译是可行的,但是的确是有局限性的。只要翻译存在,翻译的可译性和不可译性就同时存在。
公安工作的特殊性使得民警在执法过程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绪反应,然而不良情绪持续时间过长,强度过高,会给民警的身心健康甚至公安工作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民警情绪管理方
<正>绿色食品实施证明商标许可制度已达20多年,经历了从理念创新、商标注册到品牌创立与发展,从概念提出、产品开发到产业体系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品牌效应从工厂、企业放大到
我国建筑工程管理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很多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在许多方面不适应现实需要,为了适应建筑工程管理的特点和要求,工程项目管理中引入现代工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