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孔材料具有规则的孔道结构、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均一可调的孔径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作为湿度敏感材料时,介孔材料可直接吸附大气中的水分子,使材料的电学特性发生变化,从而实现对湿度的检测。介孔材料的制备与湿度传感应用已经成为众多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本论文采用多种纳米介孔材料作为湿敏材料,通过表面修饰敏感物质来增加材料的表面感湿活性位点,从而增强复合材料的湿敏特性。介孔纳米材料的合成与调控是研究其特性与应用的基础,对于进一步理解湿敏材料的结构与特性之间的物理和化学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在湿度传感领域,对材料的湿敏特性进行研究以及改良,探索其相成分、形貌、结构与湿敏特性之间的内在关系,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本论文以传统介孔分子筛SBA-16、MCM-48、MCM-41和半导体金属氧化物In2O3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制备了各种结构与形貌的介孔和微/纳米结构的湿敏材料,其中In2O3材料的制备是结合静电纺丝技术完成的。对得到的材料进行了XRD、SEM、TEM、BET、IR等表征,结果表明所合成出来的这些材料均具有较好的结晶度、较好的介孔结构和尺寸均一等特点。基于这些材料制备的湿度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和快响应等特点。采用LiCl作为活性物质组装到具有三维介孔结构的SBA-16孔道中,制备的湿敏元件具有较好的湿敏性能。优化元件在全湿度范围内的阻抗变化达到四个数量级,最大湿滞为2%RH,响应和恢复时间分别为10s和25s。三维介孔结构为水分子的传输提供了更多的传输通道,从而提高了敏感物质的活性,并解决了LiCl易流失、易失效、不能在全湿度范围内使用的问题。采用LiCl作为活性物质引入到介孔MCM-48和MCM-41孔道中,复合材料保持了介孔结构特征。通过适当比例LiCl的担载,得到了具有较好湿敏性能的复合材料。与纯的MCM-48相比,基于3wt%LiCl/MCM-48复合材料元件的灵敏度(低湿到高湿阻抗变化由一个数量级提高到三个数量级)、响应时间(154s提升到20s)和湿滞特性(9%RH提高到4%RH)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通过浇铸法合成了介孔In2O3,并利用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In2O3纳米纤维和纳米带。介孔结构的In2O3分子筛具有高度有序的孔结构。基于介孔In2O3的湿度传感器在整个湿度量程范围内复阻抗变化高达四个数量级,最大湿滞约3%RH。该湿敏元件具有快速的响应恢复,分别为10s和15s。In2O3纳米纤维和纳米带元件的湿滞分别为9%RH和2%RH。In2O3纳米纤维与纳米带均具有快速的响应恢复速度,纳米纤维的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35s和10s,纳米带的响应恢复时间分别为10s和5s。总之,本论文在介孔湿敏材料合成与湿敏特性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工作,对进一步探索它们在化学传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