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对麦冬药材资源进行了植物学性状,孢粉学,叶表皮微形态,活性成分含量等方面的分析,并探讨了土壤因子对麦冬药材内在质量的影响,以便为优质麦冬药材的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具体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1)对浙江、四川、湖北、福建四个省份12份麦冬、湖北麦冬、短葶山麦冬种质材料植物学性状进行观测与比较。结果显示,麦冬种质资源形态学性状差异显著,12份种质材料中以四川三台、雅安的麦冬、福建洛江的短葶山麦冬以及湖北襄城的湖北麦冬表现出叶较短、块根长而宽的丰产性状。(2)应用扫描电镜技术,对8份不同种质材料的麦冬花粉形态及10份不同种质材料的叶表皮形态进行观察。结果显示,花粉粒均呈长椭球形,具远极单沟槽,两侧对称,沟长几乎达两端,花粉外壁有颗粒-网状雕纹;麦冬叶片的气孔为椭圆形,无副卫细胞,气孔下陷,呈带状分布于下表皮,上表皮未观察到气孔分布,上下表皮均有丰富的蜡质分布。(3)测定了不同居群麦冬药材中糖类、黄酮类及皂苷类活性成分的含量和水溶性浸出物、灰分、总灰分、水分等药典指标,并对麦冬植株不同生长年限不同部位(块根、须根、叶片)活性成分含量进行了测定,探讨麦冬各部位糖类、黄酮类及皂苷类成分的分布和积累规律。结果表明,慈溪产麦冬与三台产麦冬聚为一类,综合指标可区分道地药材与非道地药材;慈溪和三台产的麦冬道地药材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它产地麦冬药材,而皂苷含量显著低于其它产地麦冬药材;麦冬块根中多糖及总黄酮含量具逐年上升趋势,麦冬须根中多种活性成分含量显著高于块根。(4)测定了麦冬种植地土壤的理化性质和无机元素含量,并采用通径分析和灰色关联分析了相应麦冬样品中化学成分及无机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麦冬类药材生长土壤以中性或弱碱性土为主;麦冬主要通过主动吸收调控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对麦冬药材活性成分影响较大的因子是土壤酶活性,其次为速效钾、酸碱性和有机质,且钾、铁、锰、硼、钡、锌等对麦冬质量的影响大于其他无机元素。(5)研究了麦冬类药材四大主产区的药材及土壤中有机氯农药及重金属残留,所测样品中除慈溪产麦冬药材的六六六含量和洛江产地土壤中铜含量超标外,其它均低于国家相关规定限量。麦冬类药材对六六六和汞有较强的吸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