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发达国家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和各国服务业开放程度的不断加大,以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国际服务外包和业务离岸化为主要方式的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成为继制造业国际转移之后新的一轮产业转移。虽然制造业的国际转移仍然是发达国家产业布局调整的重要内容,但是服务业已经代替制造业成为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重点,世界经济正向服务经济转型,经济全球化也进入服务全球化时代。2001年加入WTO后,根据世贸组织的相关规定,我国逐步加大服务业的开放领域,国际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制造业国际转移中,我国抓住了机遇,成为世界制造中心,但在新一轮的国际产业转移中,我国起步较晚,怎样抓住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契机,有效承接服务业的国际转移,优化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促进整体产业结构的升级,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研究课题。本文首先对研究所依据的理论框架进行了回顾。对于产业转移现象的研究,国内外理论界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国际转移上,而对于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研究由于出现的时间较短,研究并不系统。其次,文章概括了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方式、动因和发展的趋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国际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服务业国际转移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第三,分析了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基本现状和条件,分析表明:出于各种原因,入世前我国服务业市场对外开放度较低,因此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规模也较小,发展较为缓慢。入世后由于国家服务业对外开放度提高,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发展比较迅速,无论是在外商直接投资,国际服务外包和承接离岸外移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展,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已经成为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热点,将来也会是我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但是目前承接的总体规模与其它国家相比依然相对较小,服务业外资的行业分布结构不合理,分布的地区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城市和一些经济发达的省份和大中型城市,服务业外资的质量不高。我国目前正面临着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也具备了一定的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但是在投资的硬环境和软环境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制约了国际服务业向我国转移的规模和质量。第四,考察了服务业国际转移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各种经济效应,服务业国际转移在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积极效应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各种负面效应。积极效应无疑是主要的:它促进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促进就业和改善我国就业结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促进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竞争力。负面效应主要体现在:加剧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我国经济运行的风险,对我国服务业产生冲击,国内服务业人才流失严重。最后,基于以上的理论和现实分析,我国应该抓住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新机遇,结合其他国家在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方面取得成功的经验,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采取有效措施,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当前我国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制约因素,避免承接国际服务业产业转移的负面效应,提升我国服务业引资的质量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