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未富先老”的社会特征日益凸显,严重滞后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面临严峻的挑战,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面临由计划体制向新体制的转轨阶段。我国长期实行的计划生育政策的一个严重后果,就是未来一段时期“4+2+1”家庭结构模式将占主导地位,传统的“养儿防老”或“票子养老”的难度日益增大。较高的老龄化速度和家庭结构的急剧变化,导致我国涌现大量的“空巢化”家庭。由此看来,我国的养老形势严峻且复杂。发达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长,积累了丰富可行的养老经验。借鉴发达国家成熟的养老经验,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产品与养老方式是有效之道。反向抵押贷款在发达国家被证明是一种效果显著的养老金融保险产品。反向抵押贷款可以作为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而引入我国,以此来提高拥有住房的贫困退休老人的老年消费水平,从而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巨大的养老压力。本文系统地阐述了反向抵押贷款的相关理论,包括反向抵押贷款的理论基础、基本概念、基本特征、基本要素、支付方式及其与传统抵押贷款的区别比较;并详细地介绍了反向抵押贷款在美国、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的国际实践,重点介绍了美国的三种反向抵押贷款产品及其特征。定价是反向抵押贷款能否得以推行的关键。本文将定价作为对反向抵押贷款研究和论述的重点。在对反向抵押贷款的支付因子定价模型和保险精算定价模型的综合比较及合理修正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的反向抵押贷款定价模型。依据我国的实际情况,以单个男性借款人为对象对定价模型中的单生命模型进行运算来进行数值模拟。得出结论:借款人能够获得的贷款金额极大程度上受贷款价值比例的限制,采用一次性领取方式并不能显著体现借款人年龄大的优势,纯粹的一次性领取方式在产品设计中并不值得提倡。风险是开展反向抵押贷款的最大障碍。本文从定价因素、产品设计、政府政策、风险控制等方面探析我国反向抵押贷款定价时的对策建议,得出在定价中控制风险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措施是限制贷款价值比例。贷款机构应从风险控制和养老保障的双层角度合理设置贷款价值比例,同时要接受政府的监督和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