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立医院是卫生事业单位中最重要的资源,由于卫生改革的市场化取向,使公立医疗机构在外部特征上成为具有独立经营意识的利益主体,在内部运行机制上也出现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许多大型公立医院为了提高医疗服务市场占有率,采取资源投入型的发展模式,走上外延扩张之路,并产生医疗服务效率不高、服务质量下降、医患关系紧张、卫生资源浪费严重、医疗费用上涨过快等负面效应。为了防范公立医院盲目扩张及扩张后带来的风险,明确公立医院的发展规模效应与社会目标的内在联系,提高国有卫生资源利用率,加强卫生事业宏观调控和监管能力,科学合理地确立医院的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我们以天津地区19所大型公立医院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公立医院建设规模与公益事业性质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研究,为领导实施宏观管理提供管科学依据。选择天津市19所大型公立医院为研究模板,针对医院的建设规模、公益性质和发展方向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对19所样本医院的资源配置、临床绩效、医疗质量、经济运营和发展潜力6个目标层进行问卷调查,并建立天津市大型公立医院规模调查数据库, 采用 EXCEL2003和 SPSS 11.0软件对调查的各项数据进行处理,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多元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通过对天津市19所公立医院2001~2005医院的医疗资源配置、临床质量、工作效率、经济运营等要素进行分析,引用大量数据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对公立医院建设规模与公益事业性质的相关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医疗资源的扩张并没有带来医院服务质量的提高;医院规模的扩大并不意味着医院绩效的提高;公立医院规模建设必须适度,规避扩张带来的各种风险;公立医院的目标应由经济收入最大化转向国民福利最大化;合理控制医院发展规模需强化政府部门管理职能。并对大型公立医院的规模建设问题提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