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失眠(insomnia)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障碍、早醒、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同时伴有日间功能障碍。失眠常与其他疾病同时发生,其中以合并抑郁、焦虑最为常见。失眠患者对睡眠质量下降的最显著的主观体验为日间功能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下降、疲劳、日间嗜睡等,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患者表现日间过度觉醒。本文主要研究失眠合并抑郁焦虑患者的日间功能受损的程度与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的各因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了解合并抑郁焦虑的失眠患者日间功能的特征,为失眠患者日间功能受损的干预提供临床证据及干预路径。【方法】连续收集2012年6月至2013年5月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就诊的未服用过镇静催眠药物的共病性失眠患者,根据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QS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爱泼沃斯嗜睡量表(ESS)进行评分。根据ESS评分将患者分为无日间嗜睡组(ESS<10分),日间嗜睡组(ESS≥10),分析合并抑郁焦虑患者日间功能与焦虑、抑郁、是否打鼾、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睡眠总时间及睡眠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共入选失眠病人379例,其中无日间嗜睡组327/379例(86.28%),日间嗜睡组52/379例(13.72%)。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其平均年龄、性别、既往病史、病程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①无日间嗜睡组与日间嗜睡组相比:ESS评分[(3.96±2.666)vs(12.23±2.373)分,P<0.0011;睡眠潜伏期[(70.61±46.942)vs(55.56±36.180)rain,P<0.05];睡眠效率(%)[(54.98±17.944)vs(61.40±18.478)%,P<0.05];抑郁评分[(12.45±5.049)vs(11.70±4.544),P<0.051;焦虑评分[(18.65±6.460)vs(17.64±6.045),P<0.05];是否打鼾、觉醒次数、睡眠总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②失眠合并抑郁焦虑患者ESS评分与睡眠效率(%)呈正相关(r=0.134,P=0.014),与焦虑评分呈负相关(r=-0.062,P=0.028),与抑郁评分呈负相关(r=-0.095,P=0.044);与打鼾(r=0.067,P=0.196)、睡眠潜伏期(r=-0.077,P=0.137)、觉醒次数(r=0.046,P=0.367)、睡眠总时间(r=0.084,P=0.103)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失眠合并抑郁焦虑患者日间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过度觉醒,其程度与抑郁焦虑程度成呈正相关关系,与睡眠效率呈负相关关系,对抑郁焦虑症状的干预和对患者睡眠质量的改善可作为缓解患者日间过度觉醒的途径,ESS评分也应作为对失眠患者日间功能及睡眠质量评估的常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