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公共体育服务边界管理与保障机制的实质是打破公共体育服务传统供给和重复供给的弊端。在当前乃至今后的社会发展历程中,公共服务供需发展依然存处在一个十分重要机遇期,但期间对机遇和挑战的准确把握都需要政府、市场以及科研领域敏锐捕捉。近年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供给端正呈现出良好发展趋势,作为公共服务的重要分支,公共体育服务是新时期政府加快职能转移,实现简政放权的有效手段。面对当前我国公共体育服务面临的服务整体供给短缺、区域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欠缺、政府财政支撑力度大但效果不佳、监督保障等工作长期无法有效落实等问题,急需通过对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边界管理进行改善,通过建立符合当前公共体育服务发展的保障机制,推动政府、市场、公众三者协同促进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发展。研究方法: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领域中,服务边界的制定进行深入探究,准确挖掘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边界的目标定位、责任保障以及形成趋势。通过充分把握公共体育服务边界管理所应遵循的区域发展差异原则、特殊人群特殊供给原则、公共性与公益性原则、先易后难稳妥推进原则、符合市场竞争性原则,为我国公共体育服务边界管理以及保障机制构建提供必要的方法论支撑。研究结果:通过对公共体育服务边界现状及所映射问题进行瞻析,研究发现,当下我国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边界制定存在以下四大发展困境阻碍公共体育服务边界的有效管理。(1)政策执行障碍,边界的确定和实施都依靠于我国公共服务边界范畴的划分依据和执行标准,而公共服务的边界范围规定较为笼统,在国家制定的公共体育服务相关政策中看出,该文件仅可作为一个引导性文件,不能清晰反映公共体育服务类别的基本内容和供给边界,很容易因认知偏差和地方区域发展差异而形成公共体育服务异化供给。(2)组织数量与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在市场化经济推动下,我国社会组织发展的数量呈现高速膨胀的态势,但与此相对的社会组织的质量却日渐欲下,组织市场化数量与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的发展矛盾。(3)区域差异与供给阻碍,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过程中由于区域差异所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现象显著,当前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模式大多属于供给导向型模式,这种"自上而下"的供给模式在不了解民众真正需求的前提下,不仅无法实现降低政府成本,还会造成预算僵化和资源的大量浪费,导致社会公众所关心的服务质量无法保证。(4)服务监督和效果评价不易开展,体育服务类专业评估人才缺失,对体育服务供给过程中的监督与评价造成了阻碍。供给过程中表现出较为普遍的"做样子、走形式"现象,在对此类服务的效益评价方面更是听则有之实则无之。研究结论:在公共体育服务边界管理及保障机制构建中,以问题导向与五大原则共同考量,制定以下边界管理及保障机制优化策略。(1)双向交叉确定公共体育服务的边界管理,顶层责任主体以制定指导目录为主,底层责任主体以制定执行目录为主,具体实施以社会公众动态需求为主,边界保障以法律条例为主。通过调查、实践和评估,逐步明确适合地区群体需求的各类基本公共体育服务供给边界。将自下而上的需求识别与自上而下的简政放权有机耦合,各级政府部门、市场体量和社会公众之间形成一种供需适配的边界标定架构和运行机制。(2)体育社会组织能力提升逆向促进公共体育服务边界清晰化,一个稳定的市场体系会为组织的成熟和发展提供环境支撑,同时借助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推手,保障了社会组织发展的经济支撑。这些支持因素推动社会组织稳定发展的同时,也逆向促进了市场环境的繁荣与服务型政府的实现。(3)完善法律制度,为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边界管理提供保障,在公共体育服务边界确定过程中更加考虑现实操作层面所带来的局限性,应尽快建立"需求表达机制、汇报参与制度、监督反馈机制"等相关机制支撑,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目录制定及实行过程中,应严格实行清单制管理,将目录清单和实施内容边界进行清晰划分,同时做到相关信息公开透明。(4)建立第三方监管评估部门培养专业监管和评估人才,通过加大培养专业评估人才,引入公众和第三方评估,确保公共体育服务项目承接者形成高效的执行能力,拓宽项目种类的覆盖和人群的覆盖,引导和培育能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服务项目边界。通过政府、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确保公共体育服务边界管理与保障机制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