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校园足球活动自2009年启动以来,经历了初期的探索试点阶段,2015年随着《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和"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的相继颁布,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工作进入了"高速时期",连续4年,教育部认定的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累计已经超过了2万所。很多时候,数量的快速增长,会伴随着质量的不足,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建设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在此工作的关键阶段,本研究通过构建科学有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现有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实证评价,找出其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不足,为后期的工作规划和部署提供现实的参考依据。研究方法:2.1专家调查法:向学校体育、足球领域和相关管理部门的30位专家进行了三轮问卷调查,对个别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访谈和咨询。第一轮是对预设指标进行"同意"、"不同意"及"建议指标"3个方面的筛选;第二轮是对完善后的指标请专家们按照五分量表法进行打分,进而确立"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评价指标体系";第三轮是按照"层次分析法"应用要求请专家们填写统计表,用于计算指标权重系数。2.2数理统计法:对获取的数据结果应用MCE-AHP统计软件计算出各层次指标相对总目标的权重系数,并进行一致性检验。采用EXCEL和SPSS数据库技术等数理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2.3实证研究:以西部地区两个省会城市的13所足球特色学校为调查对象(西宁市:第四中学(高中)、海湖中学(完中)、21中(12年制)、沈那中学(高中)、博雅小学、黄河路小学、小桥大街小学;拉萨市:拉萨中学(高中)、北京中学(高中)、第一中学、第三中学、第一小学、城关二小),用构建的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综合评价体系对这些学校展开实证评价研究。研究结果与结论:3.1主要基于专家调查法、层次分析法的运用,建立了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制度与管理保障、校园足球育人、校园足球普及、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和师资队伍建设6个一级指标、18个二级指标和31个三级指标。以专家调查结果的指标评分分布中数确定每项指标的标度,运用统计软件MCE-AHP计算各具体指标的权重系数,一级指标的综合权重系数分别为0.0841、0.3588、0.2709、0.1098、0.0445、0.1319。3.2评分标准的确定是以测量评价基本原理为指导,将三级指标评分标准按照实际工作开展水平从低至高划分成5个等级分别相应赋予1分至5分,如果均为达到则为0分。利用五分量表法请30位专家对此标准的具体内容和等级划分进行两轮打分并针对性修改,最终每项评分标准都达到平均3.5分以上。3.3运用此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西宁市和拉萨市的13所国家级足球特色学校进行实证评价,从综合总得分情况来看,两个西部省会城市的情况较差,仅有2所学校3分以上(良好),6所学校2分以上(一般),5所学校2分以下(差),这样的评价结果现实的反映了在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建设方面,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3.4总体上小学得分高于中学得分,分别为2.2902和1.9579,但反常的是拉萨市的两所小学的综合得分均低于2分,与西宁市和前期研究的陕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情况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西宁市整体水平优于拉萨市,平均得分为2.3972和1.9502。3.5从一级指标得分情况来看,按照得分高低的顺序依次为校园足球普及(0.5695)、校园足球育人(0.5188)、师资队伍建设(0.3720)、制度与管理保障(0.3255)、文化学习与足球技能共同发展(0.2660)、青少年足球人才规模化成长(0.1390),从这样的得分情况可以看出,国家开展校园足球工作最为关注的普及和育人两个方面得到了较高的重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校园足球高水平竞技人才的培养工作开展不理想,具体的体现在校园足球四级联赛整体竞技水平较低,从策划、组织、实施、管理等多个环节都存在着不够科学合理的问题,特别是许多学校内的联赛制度都没有确立或者敷衍了事,导致最为基础的"校内联赛"没有发挥实际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