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网络语言指的是中国人通过互联网进行社会交往时所使用的语言。主要包括:1.全民使用的现代汉语;2.IT领域的专业用语以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用语;3.网民创造的网络新鲜词、网络特有的表达方式和各种信息符号。在对网络语言的模糊性进行解析时,尤其将以后两部份作为观察的主体。中国网络语言有诸多特点,主要特征之一为模糊性。网络语言的模糊性有各种形成机制,如汉语语言本身的模糊性;新鲜词的模糊性;外来语的模糊性;传统文化思维意识带来的语言模糊性;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运行本身带来的模糊性等。网络语言的模糊性、不确定性、他意性所造成的中国网民思想维度的特殊性,文化心理的矛盾性、思维方式的混沌感是本文的关注点所在。网络语言代表了21世纪语言发展的方向,尽管观察传统媒体上的语言模糊性也可以了解语言使用者的思维特性和心理特征,但由于近年来网民数目的激增,网络的自由度和开放性的特点,网络语言的使用者体现出的思维特点反而更具有真实性,网语表面的模糊性反而表达了语言使用者对真实性的述求,网语的"信口开河"和"胡说八道"反而更具有心理的真实感和自然度。在针对当代人的语言和思维关系的研究中,选择网络语言的模糊性作为切入点,从现实意义看,可以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网络语言模糊性与一个民族的文化、思维、以及性格之间的关系,也体察政治、经济以及文化生活对语言的影响。就理论方面而言,从哲学语言学视角考察网络语言的特点之一模糊性,是对语言世界观和语言相对论的继续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