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及目的:声门型喉癌的淋巴结转移率不高,颈部处理无统一认识,尤其是术前检查为N0的病例,而术前检查依赖于触诊、细针脱落细胞穿刺和影响学检查,但由一些早期淋巴结转移癌仍然难以被发现,主要原因有淋巴结位置深不易被触诊清楚及穿刺准确,还有一些淋巴结由于癌细胞刚刚种植及转移早期,穿刺往往难以得到阳性结果,影像学检查一般从淋巴结大小和和边缘是否强化来判断是否有转移,但若以1厘米直径来评判大小,其准确度有90%,因此喉癌N0的颈部淋巴结治疗仍有争论,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声门型喉癌N0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治疗方法和预后。方法:本研究选择107例声门型喉癌,其中T120例,T244例,T338例,T45例,术前检查为CN0的患者,术前检查包括颈部触诊和颈部薄层增强CT扫描,未常规行淋巴结穿刺脱落细胞检查,所有107例患者均未行常规颈淋巴结清扫,通过影像学检查发现15例患者患侧颈部淋巴结直径大于0.8厘米或/和增强后有轻度强化,其中10例位于Ⅱ、Ⅲ区交界处,3例位于Ⅱ区,2例位于Ⅲ区,对这部分患者我们采用了术中探查颈部,根据术前CT指引,切除可疑淋巴结作快速病理检查,其中2例患者提示淋巴结有转移,改行颈部淋巴结清扫,范围包括Ⅱ、Ⅲ、Ⅳ区,术后均未行颈部放疗,未行化疗,随访3年。结果:其中死亡9例,2例分别因局部和气管造瘘口复发,1例因肿瘤复发合并淋巴结转移死亡,1例死于肝转移,1例死于肺转移,其余2例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2例死亡原因不详,术后随访107例患者并未发现单独因患侧颈部淋巴结转移,甚至致死的病例,107例中。3年生存率91.59%(98/107),隐形淋巴结转移率1.87%(2/107),术后1例喉前淋巴结转移,单纯行颈前淋巴结清扫后,右颈部半年后再次发现转移淋巴结,清扫Ⅱ、Ⅲ区后并加局部放疗56Gy/28d,但放疗结束后3个月再次发现Ⅴ区淋巴结转移,行全颈清扫后随访至今未发现复发。结论:声门型喉癌淋巴结转移比率较低,一般位于Ⅱ、Ⅲ区,术前的常规检查可能会漏诊一些阳性淋巴结,但结合影像学检查以及手术中探查可以更进一步减少颈淋巴结转移癌的漏诊,本组患者除一例因原发灶复发后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之外,未有其他患者发现术后有侧颈部淋巴结的转移或复发,因此术中根据影像学的检查探查颈部淋巴结的病理结果,可以作为是否需要进行淋巴结清扫的有力依据。对T1/T2/T3的声门型喉癌患者同样适用,本组T4的喉癌1例术后造瘘口复发,1例局部复发后颈部转移,因此对T4的患者颈部处理宜谨慎。对声门型喉癌尤其是已经侵犯声带前联合的患者要避免做部分喉手术时从肿瘤中切入喉内,并应把清扫喉前淋巴结作为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