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西王莽岭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太行山南缘,园区内地貌景观丰富多样,尤其以层状地貌见著,是我国北方地区地文期研究的经典地区。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DEM数字地貌分析,太行山南缘存在太行期、唐县期夷平面和一级剥夷面,其分布高度分别为1400~1600m、800~1200m和300~600m。三级地貌面上均分布有与之配套的地貌景观:太行期夷平面上分布有峰林及峰丛(仙驼峰)、古宽谷;唐县期夷平面上分布有溶洞(灵湫洞)、古宽谷和深切河曲;剥夷面与非曲流水系、深切峡谷(锡崖沟大峡谷)对应,其中两级夷平面上均有红土风化壳分布。分布于不同高度的3级地貌面,说明新生代以来太行山南缘经历了3次大规模的构造抬升运动。红土风化壳是识别夷平面的重要标志,能够较好地记录夷平面的形成环境,对于认识区域构造隆升、夷平面解体过程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通过对王莽岭地质公园内不同高度红土风化壳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太行期夷平面红土风化壳多数样品的CIA值82%~86%,ba值低于0.35,与我国南方地区网纹红土的风化程度可以对比,指示该期红土风化壳母质经历了湿热化成壤作用,易溶组分淋失充分,形成于渐新世湿热的气候环境;唐县期夷平面红土风化壳多数样品的CIA值较低,为77%~80%,ba值高于0.35,风化淋溶程度相对偏弱,指示红土风化壳形成于上新世温暖、湿润的气候环境。上述红土风化壳的风化程度反映的环境信息也为太行山夷平面期次的划分提供了较好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