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运用语言学理论来解决翻译问题,比如美国社会语言学家N。乔姆斯基(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韩礼德(M. A. K. 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等,不仅给传统的翻译理论带来了新的生命,而且也扩大了当今翻译研究的范围。语域理论作为系统功能语法的重要理论之一,它本身所具有的特点和功能使它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语域理论被运用到翻译中的研究文章在近来呈上升趋势,总的说来,相比其它理论的翻译研究,数量偏少,并且,研究不够深入。很多学者对语域作了不同的阐释,那么哪种是最科学、合理的呢?语域理论与翻译的关系及怎样在翻译中运用?原文与译文如何实现“语域对等”?或是有什么理由不去实现“对等”? 在研究了语域的历史沿革及众多学者关于语域的论述后,作者尝试从Halliday提出的语域的三个变量的角度出发来分析原文,及原文与译文的对等,帮助在翻译中成功地实现“解码”(意义转换)。在翻译中,对等论被很多人视为翻译工作者必然追求的目标,然而,“对等”跟“忠实”的概念一样,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如何实现“对等”?或是有什么理由不去实现“对等”? 本文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评判翻译的标准,结合具体的翻译实践,运用推理的研究方法,大量的翻译实例,依次分析三个变量在原文与译文中的对等现象,然后运用归纳的研究方法对一些不对等现象进行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语域理论对翻译中原文的分析不无借鉴作用;翻译必须注意原文与译文的语域对等;出现语域不对等但功能相同的原因在于不同的文化群体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审美观及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表达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