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空间自我"的认知隐喻是把关于自我的概念组织成一个和空间方位有关的概念系统,使用空间运动中的基本源域来概念化一个人的内部结构。本研究根据认知隐喻理论中对自我的隐喻模式,分析了来自莫言、王朔、亦舒、张爱玲四位作家的16本小说中"空间自我"认知隐喻的数据,发现当作家表达自我时,运用一致的指示动词和路径动词作为源域来概念化"空间自我",但运用不一致的方式动词作为目标域来描述自我的不同概念。在目标域中,不同作家在"自我控制"和"不被情绪、忧虑占据"方面的隐喻不存在显著差异,但莫言比亦舒更少使用"失去自我控制"的隐喻,更多使用"被情绪和忧虑占据"的隐喻。进一步对"自我控制"和"失去自我控制"这两个目标域的具体方面进行分析发现,王朔在"控制意识"方面的隐喻更多,张爱玲在"控制记忆"方面的隐喻更多,亦舒则在"控制生命、健康"和"死、病、老"方面有更多的隐喻表达。根据空间自我认知隐喻的共同机制来分析不同个体对自我的隐喻偏好,能够帮助我们从认知的角度在潜意识水平上探索个体的人格倾向。这种方法为研究个体人格特质提供了认知隐喻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