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中国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意识。方法以Gibson和Pope(1993)的调查问卷为基础,自编90项职业道德行为的调查问卷,通过电子邮件对全国522名心理咨询师进行抽样研究。结果①研究得出所有项目的发生频率、道德判断和自信程度的均值与标准差,以及不同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资源的有效性(V1=3.45±0.91,V2=3.94±0.82,V3=3.82±1.03,V4=3.07±1.16,V5=2.86±1.19,V6=3.34±1.08,V7=3.29±1.02,V8=3.54±0.93,V9=3.68±1.00,V10=3.56±0.98)。②男性与女性心理咨询师主要在多重关系这个伦理问题上存在显著差异(t23=-3.606,P<0.01;t54=-3.077,P<0.01;t57=-3.484,P<0.01),女性心理咨询师更容易发生和接受这些行为(t57=4.050,P<0.01;t68=2.717,P<0.01;t75=4.069,P<0.01;t77=2.774,P<0.01;t82=4.650,P<0.01)。③心理咨询师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展业会主要在费用问题(F29=3.439,P<0.01;F30=3.384,P<0.01;F36=3.600,P<0.01;F79=5.077,P<0.01)和人际关系的问题(F3=3.267,P<0.01;F44=4.726,P<0.01;F75=4.832,P<0.01;F77=3.516,P<0.01;F82=3.510,P<0.01)上存在显著的分歧。④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咨询师会对隐私与保密(t16=2.212,P<0.05;t43=2.337,P<0.05;t70=2.476,P<0.05;t85=2.078,P<0.05)和咨访关系的问题(t44=2.813,P<0.01;t77=3.059,P<0.01)上存在大相径庭的看法,年轻的心理咨询师更倾向于把这些行为判断为不道德的行为。结论中国心理咨询师职业道德意识状况不容客观,还需要通过科学研究制定行之有效的职业道德准则,加强教育与培训,并形成严格的督导制度和退出机制,才能使中国心理咨询行业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