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菌生物被膜(biofilm,BF)是细菌吸附于异物或组织表面,繁殖并分泌大量多糖基质、纤维蛋白、脂蛋白等多糖蛋白复合物,相互粘连、聚集、形成的具有三维立体结构的膜样物。在自然界中,任何细菌在成熟条件下都能以BF形式存在,并且可出现于任何生态系统中,包括自然的、人工的及宿主体内环境。细菌BF状态被认为是一种细菌适应恶劣环境而形成的保护模式是自然状态下许多细菌所选择的生存方式。BF的性质不同于浮游状态的细菌,BF对抗生素及宿主的免疫反应不敏感,临床上发现即使反复试验证明有效的药物,也不能有效清除BF,进而导致感染迁延不愈,浪费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形成了公共卫生问题。同时,BF会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为感染性疾病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研究生物被膜形成和消除对临床感染治疗来说至关重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学科研究领域的交叉和拓宽,生物被膜的鉴定技术日益变得完善,在研究细菌BF的形成、生理和耐药机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在这些研究方法仍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复杂性。可靠、简单和快速的BF检测方法有助于有效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基于不同原理的检测与分析方法已广泛用于BF研究中。本文从生物学方法、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等方面对现有BF检测方法进行总结,重点阐述显微镜技术在BF检测中的应用。并介绍了近年来发展的拉曼光谱、质谱成像、MALDI-TOF-MS等新技术,同时比较其优点和局限性,针对每种方法在具体细菌BF鉴定中的局限性提出可行的建议。以便研究者找到最合适和最新的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