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依恋理论中,Bowlby认为人类生来就有一套依恋行为系统,促使个体寻求与主要抚养者的亲密接触来获得保护。成人依恋类型可分为安全型、轻视型、倾注型和害怕型。现代依恋理论指出,依恋系统可看作是一个情绪调节装置,威胁和压力会自动激活依恋系统,不同依恋类型个体会表达出不同的情绪调节模式。Gross和John提出两种主要的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和表达抑制。以往研究中,研究者较少把依恋理论和两大情绪调节策略结合研究,在研究方法上,研究者主要采用问卷法测量被试的习惯性情绪调节情况与依恋风格之间的关系,而没有关注个体在更短时间窗内的即时情绪调节特点。本研究在认知重评及表达抑制两大情绪调节策略框架下,结合问卷法和实验法,探究不同依恋类型大学生的习惯性和即时性情绪调节特点。采用成人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关系问卷(RQ)测量被试的依恋状况,采用情绪调节问卷(ERQ)测量被试的习惯性情绪调节策略使用状况,共收集258名大学生被试的信息。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1)女性更显著倾向于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男性更显著倾向于使用表达抑制策略。(2)安全型组认知重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组,安全型和倾注型被试组表达抑制得分均显著低于轻视型和害怕型。(3)性别、依恋回避和自我模型三个变量能联合预测被试的认知重评得分,解释程度为13.5%,性别、依恋回避两个变量能联合预测被试的表达抑制得分,解释程度为23.2%。使用情绪反应性调节图片任务范式(REAR-ITask)测量被试的即时情绪调节能力,共收集104名女性大学生被试的数据,使用Silvers的情绪调节效应公式来计算情绪调节的效果。采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发现:(1)安全型和轻视型被试组使用认知重评策略的即时调节效应显著高于倾注组和害怕组,轻视型被试组使用表达抑制策略的即时调节效应均显著高于其余三组被试。(2)依恋焦虑和自我模型对个体即时情绪调节效果的影响最为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