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于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在我国主要由骨科医师来完成,其治疗侧重于对脊柱骨折的内固定及对脊髓单纯性骨性减压,而忽略了髓内外减压,影响疗效。然而,在美国、欧洲、韩国、中国台湾等,脊柱脊髓损伤主要由神经外科医师来完成。我院神经外科在开展对脊柱脊髓损伤早期行脊柱骨折固定的同时,行损伤节段髓内外减压,以减少脊髓的二次损伤,配合术后早期康复训练,唤醒残存脊髓神经功能。并制订了脊髓步行分级标准。方法本组从2001年3月-2010年2月,收集患者1365例,其中男1078例,女557例;受伤时间2-65d。受伤原因:交通伤409例,高处坠落478例,重物砸伤327例,摔伤89例,其它伤(火器伤,运动损伤,刀刺伤等)62例。骨折部位:颈段为C1-7328例,胸段为T1-10273例,胸腰段T11-L1532例,腰骶段L2以下232例。骨折类型:压缩性791例,爆裂性369例,骨折伴脱位151例,其它54例。美国脊髓损伤学会脊髓损伤神经功能分类国际标准评价(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 ASIA)分级:完全性691例,不完全性674例。术前均行X-ray、CT、MRI、肌电图、ASIA等检查。对于不完全性脊柱脊髓损伤674例,行枕颈融合15例,C1-2钢丝固定并植骨融合术6例,颈椎侧块内固定或胸腰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术653例;对于完全性脊柱脊髓损伤691例,均行脊柱骨折复位、侧块或钉棒系统内固定,在骨性减压的同时,显微镜下行脊髓内外清创减压,剪开硬脊膜,清除硬脊膜下血肿、碎骨片,松解蛛网膜粘连,清除髓内血肿及碎化坏死组织并作病理检查,以恢复脑脊液循环及脊髓波动,达到脊髓的充分减压,缝合或修补硬脊膜。术后早期穿减负背心行康复训练。结果本组具有手术时间早,手术时间短,暴露清楚,出血少,脊髓减压充分,内固定材料固定位置准确。通过对伤椎进行钉棒系统内固定,达到骨折椎体即刻复位,大大减少了断钉棒及术后后突畸形的发生。所取碎化坏死脊髓组织病检均为变性坏死神经组织。对于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691例,均恢复一些步行能力。按照昆明运动分级(Kunming locomotion score,KLS),所有患者恢复到Ⅳ级以上,其中275例恢复到Ⅳ级,47例恢复到Ⅴ级,69例恢复到Ⅵ级,137例恢复到Ⅶ级,48例恢复到Ⅸ级,115例恢复到Ⅹ级。300(43.4%)例恢复到Ⅶ级以上。结论:急性脊柱脊髓损伤传统治疗只单纯行骨折复位、钉棒内固定、脊髓的骨性减压术,对于脊髓减压是不完全的;神经外科早期介入对脊柱脊髓损伤开展手术,除对脊柱骨折内固定(含对伤椎内固定)、骨性减压的同时,行髓内外显微清创减压,真正达到了脊髓的彻底减压,从而减少了脊髓的二次损伤,尽可能地保留脊髓的残存神经细胞。配合术后早期康复,可减少并发症及唤醒残存脊髓神经功能。手术时间窗越早越好,其疗效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对伤椎进行钉棒系统内固定,减少了术后断钉棒及后突畸形的几率。神经外科医师对从事脊柱内固定及脊髓损伤的显微减压具有一定优势,神经外科医师应多介入脊柱脊髓损伤的治疗,以达到真正与国际神经外科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