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酚F对斑马鱼的早期神经毒性作用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xiao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随着双酚A的逐渐禁用,其替代品双酚F(BPF)被大量生产和使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潜在威胁。关于BPF的神经毒性研究甚少,本论文以斑马鱼为模式动物,研究BPF对斑马鱼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材料和方法将斑马鱼胚胎随机分组,以BPF(0、7、70和700μg·L-1)和阳性参照毒死蜱(0.3 mg/L)进行暴露,暴露时间为受精后4 h至受精后第6天。通过对胚胎和仔鱼的运动行为学、抗氧化酶活力、细胞凋亡、组织形态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及蛋白检测来阐述BPF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①BPF暴露对斑马鱼仔鱼的运动行为能力产生影响,显著抑制斑马鱼仔鱼的运动距离和平均速度,说明BPF对斑马鱼仔鱼具有早期神经毒性作用。②BPF可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从而产生神经毒性,表现为3个方面:SOD、CAT活性显著降低,MDA活性显著升高;抗氧化基因的表达受到显著抑制;吖啶橙(AO)染色结果显示斑马鱼脑部细胞凋亡增加。③BPF显著抑制神经发育相关的基因的表达,例如下调髓磷脂碱性蛋白基因(mbp)可能抑制少突胶质细胞,进一步影响髓鞘的形成;下调突触蛋白基因(syn2a)可能会影响神经分化和突触形成等,并最终影响导致神经行为障碍。④BPF暴露导致斑马鱼仔鱼大脑组织结构破坏。结论 BPF对斑马鱼仔鱼具有早期神经毒性作用。
其他文献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有兴趣才有动力,有兴趣才有潜力,有兴趣才有主动性和积极性。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童趣横生,引领他们学习汉字,要注重挖掘汉字本身的趣味,让他们感觉汉字学习起来非常有趣;要摸索出合乎儿童认知规律的教法和学法,让识字教学充满童真和童趣。  一、 让字理的分析充满童趣  汉字有自己的创造理论,主要是依据象形、指事、会意、
综观高中政治新教材,新教材内容无不以探究活动为开篇或线索,探究活动成为教材的有机部分。教师在探究操作上必须根据具体的学生实际、教学实际以及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实际,
初中化学是初中最后一年设置的一门新课,属于入门课程,按照新的课程标准,要求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掌握最基础的化学知识,面向全体学生,减少两极分化。两极分化的根源
世界航运市场需求低迷和我国造船产能严重过剩,促使全国及各地区船舶工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保障调整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首先需要对区域船舶工业与经济系统之间的互
中医药学形成于公元前四世纪前后的战国时代,以《黄帝内经》的成书为标志。目前,中医药走向国际的势头强劲,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