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DAS长序列融合降水在中国区域的适应性评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utterfly1982_2_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时空分辨率的长时间序列降水格点化产品在气候变化、数值模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使用地面观测降水数据对1998~2015年中国气象局陆面同化系统(China Meteorological Administration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长序列融合降水数据集(空间分辨率0.0625°、时间分辨率1 h)进行了评估。该降水产品使用多重网格变分分析的方法将地面观测降水与CMORPH卫星反演降水产品、MERRA2再分析降水数据进行融合。结果表明:CLDAS长序列融合降水产品与CMORPH降水和MERRA2降水的多年平均年降水和多年平均季节降水在中国地区空间分布格局基本相似,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出我国降水的气候态空间分布特征;与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同类产品CMPA_Hourly降水分别与地面观测降水进行非独立性评估,CLDAS长序列融合降水在夏季相对地面观测均呈现高估现象,CMPA_Hourly降水在夏季相对地面观测降水呈现低估现象,但CLDAS长序列融合降水与地面观测降水的相关系数高于CMPA_Hourly降水的相关系数,尤其是在冬季能达到0.95左右。在2008~2015年对CLDAS长序列融合降水产品进行了独立性检验,在时间序列上该降水融合产品均方根误差均小于CMORPH和MERRA2降水产品,相关系数比CMORPH和MERRA2降水高,尤其是在冬季。从独立性检验的误差空间分布看,CLDAS长序列融合降水效果最优,尤其是在华南、华北和东北地区,相关系数在0.4~0.8之间,在西部地区的相关系数也在0.3~0.4之间;从独立性检验不同降水强度分级检验上分析,2008~2015年1 mm/h阈值的CLDAS长序列融合降水数据命中率POD能达到0.624,TS评分达到0.3786,而CMORPH、MERRA2降水产品的POD分别是0.3557和0.3836,TS评分分别为0.2023和0.2261。对于2008~2015年的夏季大降水(阈值10 mm/h),CLDAS长序列融合降水数据独立性检验下的TS评分0.1628,高于CMORPH(0.0726)和MERRA2降水(0.0096)。在青藏高原地区,2008~2015年CLDAS长序列融合降水独立性检验下的相关系数为0.3367,高于MERRA2降水数据(0.2663)和CMORPH降水(0.1944)。综上,CLDAS长序列融合降水数据效果优于CMORPH卫星反演产品和MERRA2再分析降水产品以及CMPA_Hourly降水产品,能够满足中国区域的陆面水文模拟、气候研究等相关领域的需要。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白花前胡地上各部位挥发油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白花前胡新鲜地上部分各部位的挥发油,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其化学组分。结果:花中含量较高
绿色食品是经专门机构认证、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分A级和AA级,A级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
我从农友长春办事处引种了露地洋香瓜,试种效果较好.1品种引种的品种有状元:玉露、蜜世界三个品种.2播种育苗在拱棚育苗在我省第一积温带下限在4月20日育苗,5月20日移栽,具体
目的:通过测定白花前胡甲素、白花前胡乙素和紫花前胡苷的含量,建立筛查百花定喘制剂中投料为前胡还是紫花前胡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Symmentry-C18(4.6 mm×250 mm,5μm)色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保险覆盖面扩大,违规骗保等违法行为猖獗,且越来越隐蔽、方式变化多端,医保基金安全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因此,加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药店的稽核管理,遏
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会计电算化在社会经济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而互联网的出现,对企业的影响是最直接和深远的。如何发展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的问题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在旧房改造工程中,常有结构置换的问题。譬如用钢筋砼梁替代原有砌体结构承重形式。这在旧城区的住宅扩宽、改造、商业门面改造工程中时有发生。在经济不发达地区,这种工程
<正>前胡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分白花前胡(别名岩棕)和紫花前胡(别名野当归),两种前胡其根均供药用。前胡商品呈不规则的圆柱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稍扭曲,下部常有分枝,表面黑褐
目的:对医用显示器进行质量控制并对校准周期进行研究,确保医用显示器处于最佳的性能状态,为医生提供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医学诊断影像。方法:依据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DICOM)及A
<正>这次撞击规模仅次于导致恐龙灭绝的陨星撞击,可能是地球上一次生物大灭绝的"罪魁祸首"。依据日本一项研究所发现的大约两亿年前一颗陨星撞击地球后留下的痕迹,研究人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