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喉源性咳嗽各证型的发病特点进行研究,为喉源性咳嗽的分型诊断提供流行病学的依据。方法:选择539例喉源性咳嗽患者,通过病史、临床症状、体征的数据采集,填写调查问卷表,建立数据库,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先将4组证型的发病人数进行拟合优度的x2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将4组证型两两比较,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与风邪犯肺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分别对4组证型各自的发病时间进行拟合优度的x2检验,结果阴虚火旺型的发病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风邪犯肺型、脾虚痰浊型及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的发病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再分别对这3组各自的发病时间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对4组证型的病程时间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脾虚痰浊型与阴虚火旺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5)对4组证型的病情(轻、中、重)进行秩和检验,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进行组间两两比较,结果风邪犯肺型与脾虚痰浊型比较及脾虚痰浊型和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6)对4组证型关于鼻变态反应伴随发生率进行交叉表x2检验,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对眼变态反应在各证型中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对痰在各证型中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对4组证型分别进行两两比较,风邪犯肺型与阴虚火旺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9)对异物感在各证型中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分别进行两两比较,结果风邪犯肺型与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比较及脾虚痰浊型与阴虚火旺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1)喉源性咳嗽四大证型以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与风邪犯肺型最常见,其次为脾虚痰浊型,阴虚火旺型最少见。(2)阴虚火旺型喉源性咳嗽发病时间无早中晚差异。(3)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发病时间以晚上最常见,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及脾虚痰浊型喉源性咳嗽发病时间以上午最常见。(4)风邪犯肺型喉源性咳嗽发病的病程以<1月最常见,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的病程以3-12月最常见,脾虚痰浊型、阴虚火旺型的病程以>12月最常见。(5)阴虚火旺型可见于各种病情;(6)风邪犯肺型与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喉源性咳嗽发病的病情以轻、中度最常见,脾虚痰浊型病重度常见。(7)有喉源性咳嗽者不一定合并有变应性鼻炎或变态反应性结膜炎。(8)痰在脾虚痰浊型中最多见,风邪犯肺型与阴虚火旺型其次,而在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中较少见。(9)异物感在脾虚痰浊型与阴虚火旺型中最多见,在风邪犯肺型与卫表不固、禀质特异型中较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