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爆发力是许多短时长、高强度运动项目获胜与否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其概念源于力速曲线中特定位置所对应的力值和速度的乘积。然而,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及其衍生出的动量定理,速度是力作用于负荷的结果,负荷运动状态的改变取决于肌肉在特定时间内收缩发力的累积。因此,人体爆发力的强弱直接取决于其在非常有限的时间内能够发出多大的力,即发力速率(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的大小。研究表明,加入奥林匹克举重动作或超等长动作的训练计划对于爆发力的发展更为有效,但是传统抗阻训练动作对发力速率的影响尚不清楚。在传统抗阻训练中,训练强度对于力量的刺激非常重要。通过增加训练强度,可以募集并刺激到更多的高阈值运动单位。因此,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对比不同训练强度与训练量组合的抗阻训练计划(高强度-低量vs.中强度-高量),对高力量水平男性运动员发力速率的影响。我们的研究假设为高强度-低量训练更有利于发力速率的提高。研究方法:33名具有至少2年系统抗阻训练经历(平均5.7±2.2年)且无任何影响训练伤病的男性运动员自愿参与本研究,受试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知悉研究流程。为保证受试者处于同一起始水平,所有受试者在正式干预前均需完成为期2周的准备期抗阻训练,有4名受试者在这一阶段因个人原因退出本研究,剩余的29名受试者被随机分配到高强度-低量训练组(INT;n=15;24.7±3.4年;179.5±5.6厘米;90.0±15.3千克)或中强度-高量训练组(VOL;n=14;24.0±2.7年;169.9±29.0厘米;90.1±11.7千克)。受试者进行为期8周,每周4天的抗阻训练计划,第1天和第3天以下肢为主,第2天和第4天以上肢为主,主要训练动作包括深蹲、腿举、分腿蹲、硬拉、卧推、肩推、下拉和划船,INT组受试者采用最大力量的90%完成3-5次重复,组间间歇3分钟,而VOL组受试者采用最大力量的70%完成10-12次重复,组间间歇1分钟。受试者在8周抗阻训练干预前和干预后均进行大腿中部等长发力拉(Isometric mid-thigh pull,IMTP)测试以确定其力值和发力速率指标,IMTP测试采用奥林匹克举重动作中发力拉的关节角度,通过等长收缩的形式,与主要抗阻训练动作的相关性较高。进行IMTP测试时,受试者站在测试台上,杠铃被调节至大腿中部位置并固定在测试台上,受试者接到测试者口令后尽快尽力向上提拉杠铃并保持6秒,受试者脚下的测力台(Accu Power,AMTI,USA)以1000Hz的采样频率记录力值信号,用于计算50、100、150、200毫秒时的力值以及最大力值,以及0-30、0-50、0-100、0-150和0-200毫秒内的平均发力速率(Δ力值/Δ时间)。以前测结果作为协变量,通过协变量方差分析(ANCOVA)检验INT组和VOL组后测结果的差异,显著性差异水平定为P<0.05。此外,通过数据级数推断法(Magnitude-based inference)对前测和后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推断,前测与后测结果的均值差异被转换成标准化效应量(Effect size,ES)。对ES值的大小进行以下划分:ES值<0.2为微小无意义差异,ES值0.2-0.6为小程度差异,ES值0.6-1.2为中等程度差异,ES值1.2-2.0为大程度差异,ES值>2.0为非常大程度差异。当ES值的90%置信区间不同时包含-0.2和0.2时,认为该差异为清晰的。差异值为清晰的正值、负值或微小无意义值的概率大小做出如下界定:<0.5%为极其不可能,0.5-5.0%为非常不可能,5.0-25.0%为很不可能,25.0-75.0%为可能,75.0-95.0%为很可能,95.0-99.5为非常可能,>99.5%为极其可能。研究结果:ANCOVA结果表明,INT组后测时50毫秒(F=10.17,η2=0.70,P=0.005)、100毫秒(F=6.69,η2=0.57,P=0.016)、150毫秒(F=4.99,η2=0.64,P=0.034)、200毫秒(F=4.99,η2=0.64,P=0.034)时的力值以及最大力值(F=11.80,η2=0.57,P=0.002)显著高于VOL组,INT组后测时只有50毫秒(F=4.43,η2=0.57,P=0.045),时的发力速率显著高于VOL组,INT组和VOL组后测时在100毫秒(F=3.53,η2=0.44,P=0.072)、150毫秒(F=2.78,η2=0.59,P=0.107)和200毫秒(F=3.07,η2=0.57,P=0.091)时的发力速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数据级数推断结果表明,INT组50毫秒(ES=1.02,概率=96.29%)、100毫秒(ES=0.92,概率=95.04%)和最大力值(ES=1.17,概率=97.56%)的提高非常可能大于VOL组,INT组150毫秒(ES=0.79,概率=89.55%)和200毫秒(ES=0.68,概率=86.04%)力值的提高很可能大于VOL组,INT组50毫秒(ES=0.73,概率=88.59%)、100毫秒(ES=0.74,概率=90.17%)、150毫秒(ES=0.60,概率=79.47%)和200毫秒(ES=0.57,概率=79.17%)发力速率的提高很可能大于VOL组。研究结论:本研究表明高训练强度、长间歇抗阻训练计划比高训练量、短间歇抗阻训练计划更能有效促进高力量水平男性运动员发力速率的提高。本研究结果对于旨在提高运动员发力速率的抗阻训练计划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