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疆是我国煤炭资源第一大煤炭大省(区),煤炭预测资源总量居全国首位,累计探明储量居全国第三位。新疆煤炭资源分布集中,煤层厚,煤质优,煤种齐全,有利于大规模开发利用。新疆煤炭资源主要是以就地转化为主,外输为辅;就地转化主要有两种方式,即转化为电力和煤化工产品。受运输条件和电力输送距离的影响,新疆输煤和输电的规模有限,因此,发展煤化工进行转化就成为主要途径之一。新疆具有发展煤化工的条件。新疆煤炭资源丰富,截至2010年底,累计探明煤炭资源储量2574亿吨,保有储量2558亿吨,2010年生产原煤9926.73万吨。新疆具备建设大型煤化工工程的供水、用地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虽然新疆地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但水资源较丰富,水资源总量832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为586亿立方米。新疆基础设施建设已有一定基础,已经建成一批骨干电厂和供水设施,天然气外输的管线,除西气东输一线、二线已经正式运行外,2011年将开工建设西气东输三线并将规划新的输气管道,用于外输煤制天然气。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煤化工产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和制约因素,主要是环境容量(污染和CO2减排)、水资源和运输能力的制约,以及新型煤化工发展中的技术风险、政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新疆"十二五"期间,把煤化工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以伊犁、准东煤炭基地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煤化工。形成煤制合成氨、煤制二甲醚、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焦化产业链。新疆煤化工发展方向:未来新疆将成为我国重要的以煤制天然气为主的新型煤化工基地,西北地区重要的煤制PVC和氯碱生产基地,新疆焦炭和化肥生产基地。未来煤化工发展要在稳定和优化传统煤化工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推进以煤制气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同时协调好外输管网体系建设。空间格局:在空间上,将形成"二带四基地"的格局,即准东煤、伊犁煤化工产业发展带,乌昌煤化工基地,石河子煤化工和氯碱化工基地,库、拜煤焦化基地,克拉玛依石化、煤化联合化工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