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我院实施经皮脊柱内镜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总结并探讨该技术通过采取不同入路(颈椎前、后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诊疗体会。方法于2015年3月至2017年8月,对我院16例确诊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区分脊髓及神经根症状,综合术前影像反映的椎间盘突出分区状况,在全麻下选择性实施经皮微创颈椎前路或后路内镜颈椎间盘突出髓核摘除、神经根松解、硬膜囊减压术。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d、2周、1月、3月后JOA和VAS评分,末次随访改良Macnab评价其临床疗效,全部病例复查颈椎MRI、三维CT检查,总结分析相关影像数据。结果所有患者施术顺利手术并获得完整短期随访,术前神经系统机械性压迫症状得到缓解,2例患者短期随访残余残余颈项部轻度疼痛,1例残余少量下肢症状。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JOA及VAS评分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d与末次随访时四肢运动、感觉功能JOA评分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依据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其临床疗效,其中优11例,良4例,可1例,差0例。术后复查颈椎MRI、三维CT重建提示神经根及硬膜囊周围致压物充分清除,神经系统组织松解彻底,近期颈椎系统序列无明显改变,退变表现不明显,并未出现明显稳定性降低和(或)椎间隙塌陷。结论经皮全颈椎内镜技术继承了既往经皮微创腰椎内镜系统的优势,深入了解颈椎间盘突出症特性,结合髓核突出类型、大小、区域,合理灵活地选择手术途径,近期随访疗效确切,能有效地减少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和干扰,并发症数量和严重程度没有达到预计。该技术对传统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认识和治疗思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全脊柱内镜系统(Full-endoscopic system)在颈椎疾病中的运用,始于21世纪初叶德国Dr.Med Sebastian Rutturn团队。早期延续腰椎经皮内镜系统的设计思路和技术设备,初期多采用经皮颈椎后路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神经型病例,取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随着我国经皮脊柱内镜技术的引进并广泛运用临床,国内外专业技术人员对该技术和设备的不断改良更新及发展,其手术适应症逐年扩大,手术设计思路不断完善。现如今,除解决传统典型神经根颈椎间盘突出症外,经皮全脊柱颈椎内镜技术(Percutaneous Full-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 PECD)在脊髓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也有突破性进展。我院自2015年开展该技术以来,围绕适应症选择、手术技巧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初步经验,总结报道如下: